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2.3%。国家高新区企业R&D人员264.1万人,折合全时当量182.0万人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为822.1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企业共拥有发明专利85.8万件,拥有境内发明专利74.0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拥有量的38.4%。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6783.9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30.3%。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达73679家,占国家高新区企业总数的52.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达931.6万人,占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2.1%。
一、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持续支撑经济发展
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2.3%。其中53家国家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超过20%。国家高新区的规模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38.6万亿元、工业总产值24.0万亿元、净利润2.6万亿元、上缴税额1.9万亿元、出口总额4.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0%、9.1%、-0.3%、11.0%。有6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76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
国家高新区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小微企业持续增长。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共有工商注册企业286.7万家,其中当年新注册企业61.9万家,较上年增长32.0%。分企业规模看,国家高新区共有大型企业4764家,占比3.4%,中型企业18263家,占比12.9%,小型企业80667家,占比57.2%,微型企业37453家,占比26.5%。营业总收入超过千亿元企业17家,较2018年增加1家;超过百亿元企业534家,较2018年增加55家;超过十亿元企业5062家,占企业总数的3.6%;超过亿元企业30607家,占企业总数的21.7%。
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为6.8%,与上年相比,略微降低0.1个百分点,人均净利润为11.8万元/人,有63家国家高新区的人均净利润超过10万元/人。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技术性收入达到4.7亿元,较上年增长20.5%;技术性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3%,较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技术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提升,创新产出成果丰硕
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65.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21.1%,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R&D人员264.1万人,折合全时当量计算为182.0万人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822.1人年,是全国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的13.8倍。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为841.1万人,较2018年同比增长10.1%,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8.0%。
国家高新区内具有较强市场优势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19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共有企业技术中心1.4万家,其中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790家,占全国企业技术中心(1637家,包含分中心)的48.3%。
在创新产出方面,国家高新区正逐步成为全国专利产出的高地。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专利申请受理量为77.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41.1万件,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5.6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8.6%;专利授权数达到47.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6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3.5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37.4%;有效专利236.4万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85.8万件,拥有境内发明专利74.0万件,占全国发明专利拥有量的38.4%;与2018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同口径相比,各类型专利产出量增长率均在13%以上。
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当年新增注册商标数为13.3万件,每万人拥有注册商标为379.6件,较2018年提高76.5件/万人;获得软件著作权23.6万件,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939件,获得植物新品种353件;国家高新区每万人拥有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分别为470.3件、6.3件和1.2件,分别较2018年提高了127.2件/万人、1.0件/万人和0.2件/万人。
国家高新区在实现创新经济价值方面成效显著,所构建的区域创新系统较好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的新产品产值达8.2万亿元,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7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7.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1.8%,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非常活跃,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6783.9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30.3%。
生态与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截止2019年底,全国83家国家高新区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占到国家高新区总数的近一半。2019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64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能耗水平。
三、加强平台载体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园区创新环境的打造,加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吸引大学和科研机构进驻园区,培养产业促进服务机构,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出鼓励创新、促进创新、保护创新的园区环境和氛围。
2019,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有84家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试点(或示范)园区,占全部园区总数的49.7%,另有19家高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各类大学1052所;研究院所3893家,其中国家或行业归口的研究院所105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81个,其中国家级1447个。
2019年,国家高新区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37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9个(包括分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60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36个。国家高新区持续推动各类产业促进机构的培养和发展。2019年,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9家,科技企业加速器775家,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912家;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494个,其中国家级107个;累计建成技术转移机构1876个,其中经国家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14个;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601个,其中国家级154个。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高端产业集聚
以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共同构成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产业的主体构成。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达73679家,占国家高新区企业总数的52.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达931.6万人,占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2.1%。
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创造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27604.0亿元、74745.7亿元、9861.8亿元、5422.6亿元和25300.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1%、12.8%、12.6%、-1.1%、11.5%,占国家高新区总体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均在30%左右,其中出口总额占国家高新区企业比重达61.2%。
高技术产业中属于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为1.8万家,占国家高新区统计企业数的12.9%,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占国家高新区统计企业的19.2%;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共计5.6万家,占国家高新区统计企业数的39.3%,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远远超过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实现营业收入5.4万亿元,占国家高新区统计企业的13.9%。
2019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9大类别中,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最多,共74家;高技术服务业中以信息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最多,共32家。基于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的营业收入进行测算,可以得出该高新区内高技术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的聚集度。2019年聚集度超过50%的国家高新区为16家,较上年增加3家;超过30%的国家高新区为46家,超过20%的国家高新区达到63家,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