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时间: 2025-09-10 09:5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所在的恩平15-1油田是我国珠江口盆地首个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中国海油通过开展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一体化等重点课题研究,于2023年6月率先推动我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投用,实现将产出的油气流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脱水干燥、压缩,然后通过回注井高压注入到油田浅部水层中,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

今年5月项目新增二氧化碳利用项目投用,通过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加压至超临界状态,精准注入地下油藏,可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装备、技术和工程的全链条升级,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未来10年,恩平15-1油田将回注二氧化碳超5.5亿立方米,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实现从“技术空白”向“自主可控”的跨越

近年来,我国通过持续攻关技术瓶颈、优化运营管理模式,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标准操作流程,为我国海上碳封存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撑。

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示范项目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作业水深约90米。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实现精准、高效注气驱油,恩平15-1平台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自主研发、增设二氧化碳压缩机、气体处理及冷却系统等装备。同时新增1套气体处理及冷却系统,实现气液分离、杂质过滤、回注温度精准控制等功能,充分保障回注气体质量。

目前,我国正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项目从单点示范走向集群化发展。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将精准捕集大亚湾区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至珠江口盆地海域进行封存,形成完整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产业链。同时,充分挖掘二氧化碳在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计划以渤中19 - 6气田为中心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依托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