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太空航班时代来临!“红龙二号”可重复使用超50次 预计2028年完成研制

群众新闻:太空航班时代来临!“红龙二号”可重复使用超50次 预计2028年完成研制

时间: 2025-11-17 16:3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11月15日《群众新闻》

运载火箭能像飞机一样“航班化”往返太空,实现超高效率、超低成本运输吗?11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陕西天回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答案——重磅发布150吨级混合循环液氧甲烷发动机“红龙二号”,其在线智能检测及航班化可重复使用核心技术,将让这一航天运输梦想照进现实。

150吨级混合循环液氧甲烷发动机“红龙二号”发布。

天回航天董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红军介绍,“红龙二号”是天回航天研制的首款液氧甲烷发动机,采用天回航天原创发明的混合循环方式和一体化结构融合设计技术,可实现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推重比、高经济性的完美统一。更具突破意义的是,“红龙二号”采用在线智能检测及航班化可重复使用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小于50次。“这意味着装载‘红龙二号’的运载火箭,将不再受限于航天发动机的使用次数和性能损耗,回收后无需经过复杂的检测和维修等环节即可实现再次发射,届时运载火箭可以跟飞机一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航班化运输。该机型预计将于2028年完成研制。”刘红军说。

百吨级混合循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红龙一号”真机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

在“红龙二号”展现航班化运输潜力的同时,天回航天在商业航天核心动力领域的另一重要成果也备受瞩目——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天回航天百吨级混合循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红龙一号”真机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红龙一号”以原创发明“新型混合循环发动机”为蓝本,采用革命性动力方案和集成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并具备设计裕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可多机灵活并联使用等特点,作为商用火箭主发动机使用,能使火箭运载能力较大幅度提升。

天回航天创办于2021年,专注于行业领先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的研发及规模化制造。截至目前,该企业拥有先进液体主动力、先进上面级发动机和先进轨姿控发动机的16项核心发明专利以及超过150项专利储备,在研4款不同推力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覆盖商业运载火箭全部动力需求,并已启动液体火箭发动机批量生产与试验基地的建设。

(群众新闻记者 张梅)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