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质生产力时代 陕西“秦创原+硬科技”双引擎重塑科创格局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质生产力时代 陕西“秦创原+硬科技”双引擎重塑科创格局

时间: 2025-11-10 16:2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11月5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专章部署。

11月3日,以“秦创原引领发展・硬科技驱动未来”为主题的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这场“十五五”开局关键节点的盛会,吹响了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为陕西乃至西部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注入强劲动力。

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

双IP协同:秦创原赋能 硬科技筑基

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立足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科技创新是根基和动力,新质生产力则是目标和结果。

作为科教大省的陕西,一以贯之坚持科技强省战略。从秦创原创新策源地到硬科技概念发源地,“科创双IP”正以“平台赋能+技术筑基”的双轮驱动,重塑陕西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创地位。

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陕西的“创新基因”插上了“转化翅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西安一城向陕西全省拓展。秦创原以“三项改革”破解成果转化堵点,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搭建“研发—产业”桥梁,以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协同发力,为创新注入活水。

在精准政策引导方面,陕西通过印发专项规划、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聚焦光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支持企业牵头组建21个产业创新聚集区,推动形成光子产业“材料—芯片—器件—系统” 全产业链……一系列举措,促进科研成果从概念走向产业实效。

此外,陕西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搭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网络;针对成果转化堵点,创新“先投后股”模式,推动试点单位单列管理职务科技成果;在人才与技术对接上,以“校招共用”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区域协同上,推动安康、铜川等地市建设飞地孵化器,打造产业创新聚集区,实现“西安研发、地市转化”的高效联动。

陕西省2026年暨“十五五”第一批重点科技攻关指南方向发布

如果说秦创原构筑了全省创新的生态体系,那么硬科技则深度激活了陕西自古有之的创新底蕴。从《夯实“硬科技”墙基 引领西部追赶超越》等多篇理论研究文章进入公众视野,到2017年首届硬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陕西不再仅是“高校院所聚集地”,更是“创新成果策源地”,吸引着一家家科研机构、一批批专业人才、一个个科技企业不断在陕西扎根。

截至目前,陕西“三项改革”单位已拓展至201家,11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820家,697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

秦创原的“源动力”与硬科技的“硬实力”,激活全域创新动能,共同书写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陕西答卷。

重大科研攻关与转化类项目签约

产融共振:构建科创生态“生态圈”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产业创新为科技发展提供应用场景。作为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11月3日,“聚智科创 产融共进——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交流会”如期举行,展示在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上的积极实践与重要进展。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在致辞中指出,陕西省科技厅将当好“勘探者”,深挖科技创新的源头需求;当好“翻译官”,构建需求与资本对接渠道;当好“架构师”,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在顶层设计上,陕西系统性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并出台了科技金融50条举措,旨在聚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和“科技—产业—金融”两个良性循环链路。

针对金融机构“看不懂”“摸不准”“不敢投”科技企业等问题,陕西通过建立项目信息库、构建项目分级推送体系、搭建活动对接平台等,精准推送至各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增信赋能;此外,围绕34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一链一行一保险”“行长+链长”工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和融入科技创新发展。

重点科技金融类项目签约

交流会上,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第一批)子基金完成签约,实现了“头部机构+产业资本”的科学组合;此外还完成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战略合作签约、秦创原重大创新应用场景特聘专家签约、秦创原战略投资行业顾问签约等一系列重要签约,进一步夯实了科创服务体系,推动资本与科技的高效对接,并为陕西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次交流会,连同此前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与签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生态正从体系构建迈向效能释放的新阶段。

从顶层设计的宏阔布局,到“三项改革”的微观破局,再到科技金融的活水注入,陕西以“秦创原”平台与“硬科技”产业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双翼,完成了一场从资源富集到动能迸发的系统性变革。

展望未来,陕西的科创故事,核心在于将科教资源的“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其每一步都将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刻上“陕西印记”。

记者 柳洪华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