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中国农科新闻网》
六月的杨凌,苹果园绿意盎然,累累青果缀满枝头。 6月2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陕西科技大学腐植酸生态治理新材料团队硕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免套袋膜技术首次喷施仪式,在陕果产业科研创新基地举行。
陕西科技大学牛育华教授带领其团队的硕博士研究生们走出实验室,在这片孕育希望的果园里,共同见证学业与科研的双重丰收。
陕西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建军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不仅是为学生们举办一场难忘的毕业典礼,更着眼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教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与双向赋能。”
他特别介绍道:“基地设立了苹果免套袋关键技术示范区,作为新技术的实践舞台。同时,该基地更为优质品种的保存、改良、研发和高效栽培模式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旨在为陕西乃至全国、全球的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服务。”
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果园,看着学生们穿梭于果树间的身影,牛育华教授言笑晏晏道:“今天我们让实验室的成果真实展现在田间,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增强学生爱农、助农的情怀,坚定他们投身农业发展、沿着农业生态治理之路前行的决心。”
活动现场,另一位“主角”也闪亮登场——由牛育华教授团队研发的腐植酸免套袋膜剂技术,也被果农亲切地称为苹果“面膜”。
在满园青翠的见证下,技术喷施仪式正式开始。牛育华教授现场示范操作,她解释道:“就像给人敷面膜一样,果农使用打药桶、喷雾机,甚至无人机,都能轻松完成喷施。”
现场,学生们与果园工作人员一同将A、B两种膜剂分别倒入两台喷雾机中,随着工作人员驾驶机器行进,裸露的苹果被均匀喷施,很快表面便形成了一层透亮的薄膜。其便捷、有效性令在场学生赞叹不已。
这项技术绝非“表面功夫”。这层看不见的“外衣”,巧妙融合了营养供给与物理防护,为苹果提供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同时形成天然屏障抵御虫害与烈日灼伤。
经反复测试对比,使用该技术的苹果在果个大小、糖度、硬度及维生素C含量上均优于传统套袋苹果,果面更加光洁细腻,色泽鲜艳亮丽,同时具备更强的耐储运能力。
其轻简化、便捷化的操作方式,正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该技术精准切中了果农简化劳作、降低成本的核心需求。牛育华教授介绍,去年技术已在主要苹果产区建立了140多个示范点。从今年的推广态势看,需求量激增,正迎来大面积应用,成为提升果品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催化剂”。
身着学位服的学子们穿行于果树间,绿色枝叶与红色博士袍、蓝色硕士袍相映成趣。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专业2025届博士毕业生李楠俯身细看枝头青果,感触格外深刻:“实验室的数据,此刻在眼前化作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力量!这项技术不仅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痛点,更让我真切体会到科研扎根大地、服务农民的价值,这为我的未来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典礼尾声,师生们参观了基地博物馆和陕西鼎天济农腐殖酸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明亮的灯光下,学生们亲手包装着一桶桶即将奔赴全国各地果园的膜剂产品。
当镜头定格,他们在郁郁葱葱的果园里,在挂满青果的苹果树下,在现代化的生产线前,留下了一组组意义非凡的毕业合影——这既是学业的圆满终点,更是投身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光辉起点。
这场在果园举行的独特毕业典礼,是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广袤田野的生动仪式。当学子们亲手触摸土地的温度,亲眼见证科技如何转化为果农脸上绽放的笑容,他们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有了最真切的领悟。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张婉 王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