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AI教研员”上岗

西安日报:“AI教研员”上岗

教学有了“智慧尺” 每节课都有“专家”听

时间: 2025-04-11 11:1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4月11日《西安日报》第05版

老师可根据“AI教研员”生成的课堂评估报告,优化提升教学设计。 (西安浐灞国际港供图)

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发布基于DeepSeek R1大模型自主研发的轻量型、低成本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场景应用系统——“AI教研员”。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上述系统陆续在西安浐灞国际港10余所学校落地应用。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AI教研员”为教师专业成长及课堂质量提升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按下了“加速键”。

精准管理

找到优质课堂“发展密码”

4月10日,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教学指导中心主任张宇清借助“AI教研员”系统,短短10分钟便完成了全校语文课堂的评估浏览,随后在30分钟内对各年级上课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将共性问题作为教研重点,展开针对性强化。

从40分钟听1节课,到40分钟“听”60余节课,“AI教研员”系统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每一节常态课上,这也是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张宇清说,“多维度的专业分析软件让课堂有了‘量尺’,让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问诊课堂,在保障教学达标规范的基础上,打磨更多优质高效的课堂内容。”

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单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更推动了区域基础教育的深度变革。

西安浐灞国际港新合中心校校长刘升表示:“去年我们共邀请了10余位专家进校教研,今年我们又引进了‘AI教研员’,相当于每天都有专家在听评课。”

AI助力

破译教师专业“成长密码”

“教学资源适配度9分,提问有效性12分,学生参与度15分……”4月10日,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数学教师魏媛在课堂结束3分钟后,收到了自己的课堂评估报告。对照报告中的建议,魏媛在教案上记录需要巩固提升的部分。

“我带两个班的数学,成长十分明显。”魏媛说,在分数教学时,她参考第一个班的评估报告,针对“高阶思维问题密度不足”的情况,迅速设计了阶梯式追问链,优化小组任务指令,并且与教研组共同探讨、完善教学设计。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魏媛的课堂评分值显著提高。

记者了解到,“AI教研员”系统上线后,参与试点的学校课堂评分显著提升。西安市浐灞第十七小学校长郭娟说,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课堂数据,帮助教师精准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成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变,实现了学校管理从单一跟踪到双轨并置。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六小学教师吴培琳说:“‘AI教研员’让我实现了从‘经验教学’到‘科学备课’的跨越。它打破了传统教研的资源壁垒,让我的每一节课都能依托专业指导进行优化,真正做到了‘让常态课向优质课看齐’。”西安国际陆港第二小学教师刘永谊说:“AI在给我们打分,我们也在挑战AI,在相互碰撞中催生更高质量的教学智慧。”

高效学习

探寻学生思维“培养密码”

高品质课堂带动高品质学习。随着“AI教研员”的广泛应用,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改变。

“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激发创造,这是教改目标中的理想学习状态,如今正在课堂中成为现实。”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石烁告诉记者,课堂实效是“AI教研员”的重要考量内容,这也倒逼着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方面下功夫,比如优化小组合作,分层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地参与、更好地成长。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名校+”已将学习支持中心分析数据接入“AI教研员”系统,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情设计分层教学,例如通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互动、小组协作等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且根据课堂实录进行效果督导。

不难看出,“AI教研员”系统有助于实现为每位教师贴身配备一名专家级教研员的梦想。

记者了解到,西安浐灞国际港将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不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打造智慧高效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记者 康乔娜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