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品种+新技术”,西安农业有看头

陕西日报:“新品种+新技术”,西安农业有看头

时间: 2025-04-01 09:4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4月1日《陕西日报》第10版

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高家湾村时和岁丰农业基地,游客展示采摘的新品种蔬菜(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3月25日,在西安市临潼区龙河石榴专业合作社,张迎军(右一)给果农讲解春季石榴修剪技术。 本报记者 肖倩摄

“魔法菜园”出圈记

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

“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春的气息?”3月26日,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高家湾村时和岁丰农业基地里,负责人李文辉举着手机钻进2号大棚,对着田垄上冒出的嫩芽,连拍几张照片并发到微信朋友圈,还配上了这样的文字。

掀开3号大棚的门帘,只见紫白菜长势喜人。“这批菜过几天就能上市,已经被预订完了。”李文辉说。

远处的大棚里,彩色水果萝卜破土而出,在地里错落排开。最惹眼的还数“太空南瓜”。眼下,“太空南瓜”的藤蔓已有拇指粗,绿色的小南瓜在藤蔓间晃悠。

转悠了一圈,李文辉心里格外满足。眼下春菜上市,正是他最忙的时候。查看蔬菜长势、联系订单发货、线上线下推广……李文辉最近从早到晚都守在大棚。

紫色的大白菜、超大号的“太空南瓜”、彩色水果萝卜……在这里,各种各样的果蔬看得人眼花缭乱,就像一个魔法世界。时和岁丰农业基地因此也有了一个网红名字——“魔法菜园”,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

“这里有你在市场买不到的东西”“大棚里快被搬空了”“蔬菜礼盒非要等过年买就要赌运气了”……在李文辉的微信朋友圈,各种新奇蔬果和个性的广告语很吸睛。因为种植蔬菜新品种和特色营销,李文辉成了网红,而他的微信名“李员外”也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62岁的村民李延刚在基地务工几年了,经常会遇到好奇心重的游客。“大爷,您这紫白菜能涮火锅吗?”“这种白菜哪种吃法比较好呢?”临近中午,几名大学生围着李延刚问东问西。

“下锅秒变紫霞仙子汤。”李延刚幽默的回答引得笑声一片。自从基地成了网红打卡地,像李延刚这样侍弄了半辈子庄稼的老把式,个个都学会了说俏皮话。

午后阳光正好,基地迎来一拨拨游客。穿着汉服的姑娘举着自拍杆在南瓜架下转圈,小朋友举着水果萝卜玩耍。李文辉也没闲下来,一会儿俯拍棚里的蔬菜解说种植技术,一会儿教游客怎样拍照,一会儿又给大家介绍基地新出的蔬菜品种。

“这种彩色水果萝卜,含有花青素,营养价值高。”大棚里,李文辉展示着新品种萝卜,话语间满是自豪。“咱这儿的蔬果根本不愁卖,光线上销售就已经搬空了所有库存。今年春节假期,光蔬菜礼盒就卖了1500盒,净利润30多万元。”李文辉说。

夕阳西斜,晚霞给蔬菜镀上金边,李文辉蹲在田埂旁又开始进行新的文案创作。

石榴园里讲技术

本报记者   肖倩   通讯员   王三合

“要想果子结得好,修枝管护少不了。考考大家,石榴强枝和结果母枝咋分辨?”

3月25日,在西安市临潼区龙河石榴专业合作社,临潼区园艺工作站站长张迎军一边用修剪工具把枯枝、病枝、过密枝一一去除,一边向果农提问。

“春日剪枝忙,秋日果飘香。”眼下,正是果树春季管理的最佳时机。作为临潼区科技特派员的张迎军,和同事一次接一次地到地头为果农培训。

54岁的张迎军,1990年从原西安市农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临潼区园艺工作站工作,至今已为当地果农服务了30多年。

地头教学,不能光讲理论,还得有实操。剪枝、疏果、病害防治,技术员都得精通。

“大家看,这棵石榴树有不少密生枝、细弱枝、重叠枝、病虫枝和徒长枝。这些没用的枝条,会跟结果的枝条抢‘饭’吃,白白浪费了营养,还易造成结果偏少。”张迎军用剪刀“咔嚓”了几下后,层次分明的树形就修成了。

龙河石榴专业合作社种植“净皮甜”“新大甜”“骊山红”等品种的石榴300余亩。其中,“骊山红”很受市场欢迎。但这个品种的果子遇到严寒天气容易冻伤、遇到雨季容易开裂,合作社每年因此损失不小。

“水量供应不均衡是导致石榴裂果的主要原因。”张迎军说,“给石榴安装避雨棚,可避免裂果现象的发生。”

龙河石榴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璐说:“园艺工作站的技术员就是我们的‘及时雨’。我们遇到生产难题,就请他们来园子指导。”

“张站长,咱直播的时间到了。”谈话间,一名技术员提醒。

石榴园变身直播间,张迎军变身主播,通过网络向广大果农讲解石榴修剪技巧,并一一回答农户提问。

“看了视频,我掌握了石榴种植的要领,对果园管理更有信心了。”果农姚良说。

张迎军介绍,园艺工作站有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6名。他们常年奔波在一线为群众解难题。近年来,园艺工作站创新服务模式,根据石榴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录制石榴管理系列微课,并通过现场培训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推广,将先进技术第一时间送到田间地头,为果农排忧解难。

“我们深入果园开展服务,和果农成了朋友。”技术员赵倩兮说。

石榴种植加工是临潼区的特色产业,也是该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目前,临潼区有石榴生产销售企业、专业合作社60余家,石榴种植户近8900户。全区有超5万人从事石榴种植加工相关工作。

为了更好地为果农服务,临潼区园艺工作站发起建立了临潼石榴产业技术体系。该体系汇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力量,成为集产、学、研及成果示范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组织。

“临潼区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家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组建了临潼石榴技术体系博士工作站,开展石榴生理、虫害防治及土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攻关,推动全区石榴产业发展再上台阶。”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介绍。

“果农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解决什么。”刘军鹏说,他们选育出“骊山红”“贵妃红”等石榴品种,推广石榴避雨棚、石榴生态循环旱作栽培技术等,全方位推进石榴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工作,让更多群众受益。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