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起点新闻》
“大国要有大飞机,强国才有大飞机。”
当大飞机的技术突破与产业架构成为焦点,这场关于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已然为城市与航空领域企业勾勒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月19日,西安市航空产业推介会在西安拉开帷幕,来自航空领域200余家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
那么,这场盛会何以会落地西安?西安和阎良区(航空基地)又将如何把握住航空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产业优势筑基,西安凭什么赢得大飞机青睐?
近年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网络辐射全国。从2020年到2024年,从上海到南昌,从无锡到西安,“航空产业推介会”,已成为衡量城市航空产业硬实力的金标尺。是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航空基地)在航空产业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优势和厚重底蕴。
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航空制造上市公司共16家,总市值近3200亿,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均位列全国第一,涵盖了以制造原材料和关键部件的西部超导、宝钛股份、三角航空等上游企业,航空发动机生产商航发动力、部件生产商炼石航空等中游企业,以及下游整装企业,打造了从研发、制造到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西安还拥有国家级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承担了新舟系列等多项机型部件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西安力量”。
截至2025年,西安航空基地已吸引超过1500家配套企业入驻,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成为中国航空产业的重要人才和技术集聚地。西安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向航空领域企业展现极大的诚意与合作潜力。
自2024年8月大飞机规模化西安区域动员会以来,西安市政府先后成立大飞机规模化西安区域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全国首个大飞机规模化推进办公室,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出台了全市大飞机配套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支持政策……
当政策红利与产业根基碰撞,西安向航空领域企业递出诚意满满的邀请函。航空企业云集西安,是对这座城市航空产业实力的肯定和认可。
西安与大飞机“双向奔赴”,产业新图景未来可期
当前,国产大飞机事业已全面开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纪元。作为航空产业重镇,西安正推动航空企业深度融入大飞机产业链体系,为全链条扩能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航空产业推介会上,西安航空企业的成绩单也颇为亮眼。三角航空董事长严建亚现场透露,“公司建设的亚洲最大飞机蒙皮绿色加工生产基地即将投产,正在建设的12.5万吨全球最大、国际领先的多向模锻液压机智能产线也在快马加鞭。”彰显出当地企业已经实现由单一零部件到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作为大飞机核心部件研制重镇的西安,也正加速成为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当航空领域企业的目光聚焦西安,这座古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这次推介会将西安与航空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向新高度,更让西安的航空产业影响力突破区域范畴。
同时,航空产业推介会为西安搭建了展示航空产业实力的国际舞台。通过系统性呈现配套能力建设成果、政策扶持体系及营商环境优势,西安向航空领域企业释放出强烈的合作信号。
这种开放姿态与产业实力双重赋能,让航空企业重新审视西安的战略价值,形成“链主”效应,吸引优质航空资源加速集聚,让西安城市品牌与航空产业深度绑定。
产业链升级层面,依托雄厚的航空研发与产业基础,西安还正加速突破大型运输机、轻小型飞机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构建总装集成能力,夯实传统航空产业优势;同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加快无人航空器研发制造,培育规模化产业集群,形成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传统优势与新兴动能并重的发展格局,既巩固了西安在主流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又为其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提供战略支撑。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航空产业推介会彰显了西安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通过深度融入航空产业供应链体系,西安助力航空企业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规模化发展质效,更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航空产业高地。
这种双向赋能的合作模式,为本地航空领域企业创造能力提升机遇,也为航空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战略接口,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凭借陕西省的全产业链布局优势、西安市的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与阎良区(航空基地)的创新策源能力,在大飞机事业的战略机遇期,西安航空产业必将实现能级跃迁式发展,为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具有示范意义的“西安方案”。
依托供应链协同优势与创新生态支撑,西安正加速构建航空产业版图,书写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