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三秦都市报》第A04版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AI系统呈现的影像。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推动创新与变革的核心力量。从传统的煤炭开采,到前沿的医疗健康,再到充满活力的文旅产业,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为这些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一同走进AI在文旅、医疗、煤炭等行业的实际应用,感受科技赋能带来的无限可能。
AI+文旅 打造个性化、沉浸式体验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文旅产业AI应用成熟度位居前列。在西安,这种变革尤为显著: 当千年历史与前沿科技相遇,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借助AI的力量,在文旅发展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图景。
3月21日,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分馆,一场由AI与XR技术联袂打造的“数字海洋奇遇记”正在上演。观众只需轻触屏幕,即可与莫奈笔触共绘光影,或潜入由算法生成的海底世界,与虚拟鲸群共舞。1700平方米的“造梦空间”,通过AIGC技术实现艺术创作、环境交互与情绪感知的深度融合,让观众得以突破地理限制,在虚实交织中感受科技赋予的文化震撼。
“请问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哪个门?”面对游客提问,西安城墙景区的“唐代姑娘”智能客服瞬间切换中英俄三种语言,娓娓道来历史典故。这款由陕文投云创科技研发的AI伴游系统,不仅集成景区导览、路线规划等实用功能,更通过数字人技术赋予服务温度——身着唐装的虚拟导览员既能解读花灯工艺,又能推荐特色美食,让千年城墙变身“会说话”的历史教科书。
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AI汉服体验设备前总是排起长队。游客仅需站立数秒,系统便通过计算机视觉生成专属唐装形象,背景自动匹配实景拍摄。这种“秒换装”技术既缓解了实体妆造压力,又以数字孪生技术创造新型旅游纪念方式,吸引许多游客体验。
而在秦始皇陵,即将面世的《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XR项目更显雄心。该项目集结全球顶尖技术团队,运用VR、空间计算与人工智能,将沉睡千年的地下军团“唤醒”。45分钟的沉浸之旅中,游客不仅能全景式探索未开放区域,还能通过手势交互触发历史场景再现,真正实现“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西安文旅的智慧转型不仅仅是场景创新。在国家数据局最新公布的示范场景中,由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数据局联合牵头,云创科技参与建设的“西安市智能旅游产品推荐实现景区‘以热带冷’”项目成功入选,标志着西安市在智慧旅游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得国家级认可。该项目主要针对景区预约难、旅游体验不佳以及文旅数据要素流通不足等问题,通过整合全市文旅资源,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游客需求,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实现景区均衡发展,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陕西文旅数据底座和AI文旅垂直大模型应用平台,通过与国内头部科技公司深化合作,推出智能客服、数字人导览、旅拍换装等多项AI创新应用产品,AI伴游、视频生成等产品在持续研发测试中。该系统将实时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运用AI算法实现精准分流。比如当大雁塔人流量预警时,系统自动向周边游客推送汉城湖、昆明池等“冷门宝藏”景区,既优化游客体验,又带动全域旅游均衡发展。
从沉浸式数字空间到智能伴游服务,从数据分析决策到文化基因解码,AI已深度融入西安文旅产业链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为游客打造“诗与远方”的智能新体验。
本报记者 夏明勤
AI+采煤 煤流跑得快 隐患看得清
当传统煤炭开采邂逅前沿AI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通过AI赋能采煤作业,不仅隐患无处遁形,生产效率更是一路攀升 。
作为榆横矿区首个智能化400米超长薄煤层工作面,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通过AI视觉识别、数字孪生、自主决策等技术,实现从煤壁切割到原煤运输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月单产提升20%,万吨掘进率降低5.2米/万吨,人均工效同比增长8.65%。
通过积极探索AI背景下的矿井建设,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采掘等各个生产领域,大力推广无人智能化开采模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运用AI技术建立了生产环节联动反馈机制,这一举措成效显著,选煤厂月洗选量达到79.6万吨,打破了历史纪录,年度增加精煤量9.18万吨,创收2000余万元 ,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走进该矿主斜井巷道,21台AI视频分析摄像仪分布在主煤流系统沿线,宛如不知疲倦的“电子哨兵”,时刻守护着生产安全。它们运用智能AI算法,密切关注煤流动态,能够精准识别大块矸石卡位、皮带跑偏超限、人员违规穿越等安全隐患。皮带巡检工张师傅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巡一趟皮带要两小时,现在系统比人眼更快更准!” 这套智能主煤流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将人工干预率从之前的75%降低至目前的不足15%。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构建的覆盖全矿的“千眼视频监控系统”,依托万兆井下环网,在两采两掘两运输系统布置了64个AI场景,采煤、掘进、主运输等场景尽收“眼底”。AI算法能够从视频流中提取安全帽佩戴、设备状态等关键信息,与“四员两长”现场巡检形成“人机双控”的安全网。智能化办公室技术人员指着实时预警记录介绍说:“煤块散落、工具遗落皮带底,这些过去容易疏漏的风险,现在AI瞬间就能锁定。” 系统上线后,设备故障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锚定建设千万吨现代化数智煤企的目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座,融合5G、数字孪生、机器人技术协同作业平台三大核心技术矩阵,创新打造“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智慧矿山数字生态体系。这一体系推动了传统煤炭生产管理模式向“可视化指挥、数字化运维、智能化决策”的工业模式跨越升级,为煤炭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文/图 蔡海涛 本报记者 赵丽莉
AI+医疗 就医更高效精准 服务更贴心
看病时等待时间长、诊断结果准确性存忧、个性化治疗方案难寻……这些困扰大众许久的医疗难题,是否有破解之法?如今,AI辅助医疗正悄然兴起,它究竟能带来哪些改变,能否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3月4日,西安市红会医院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工作,为患者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就医体验。据介绍,基于DeepSeek技术的多项智能服务已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小程序上线,涵盖智能导诊、智能客服、智能报告分析等多个应用场景,患者可通过语音和文字与系统进行交互问答。
智能导诊系统依托先进算法,能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迅速推荐合适的科室和医生,并提供详细出诊信息。患者还能就用药等问题进行咨询。这一功能极大缓解了传统导诊台的工作压力,为患者寻医问诊开辟了一条高效通道,无论是复杂疑难病症还是常见疾病,都能为患者规划出科学的诊疗路径。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日常就医需求,常见问题已被录入数据库,患者可一键选择提问,享受智能客服提供的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从医院地理位置导航到科室具体位置指引,从功能介绍到常见问题解答,智能客服的服务内容覆盖患者诊疗全流程,无论何时何地,患者只需简单提问,就能获得即时响应,真正做到“全天候贴心服务”。对于选择在互联网医院就诊的患者,智能报告解读功能尤为关键。该系统支持上传外院和本院的检查报告,进行智能分析,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西北大学第一医院成功部署AI人工智能DeepSeek智能医疗辅助系统,为医疗服务智能化升级按下加速键。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为医院各岗位医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强大辅助。办公人员借助人工智能APP,办公流程更加规范,文档修订质量显著提升;影像医生依靠影像审片助手,诊断速度大幅加快,结果更加准确;门诊与住院部的医生能够在系统中直接调用AI诊疗助手,只需输入病人主诉与既往病史,便能快速生成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关键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撑,让诊疗过程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近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部署,基于DeepSeek的强大算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医院构建医疗AI新基建,与HIS(医院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打造覆盖诊疗全流程的智能辅助网络。
AI深度学习海量医学数据,结合患者多维度信息提供辅助诊断与治疗方案,降低误诊率、提升效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规范病历;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提供导诊、咨询服务;快速解析体检报告,生成健康建议;结合计算机视觉分析影像,助力疾病早筛。目前,智能辅助诊疗系统“AI医生”已在该医院20多个专科及科室应用。心脏病医院门诊的心内CCU主任高钊称:“AI医生不仅能够快速整合患者的病史、检验数据和影像资料,还能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提供精准的辅助诊疗建议及深入的分析报告,极大地提升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本报记者 阮班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