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中国科技网》
2月16日,对于4岁的藏族女孩央拉(化名)来说,是个获得“新生”的日子。这天,央拉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晶教授的实验室里,戴上了王晶教授团队通过高精度自动化上色技术结合铂金硅胶材料制作出符合人体美学的义鼻。
几年前,几个月大的央拉遭遇意外——一只黄鼠狼袭击了她的面部,导致鼻部组织严重损毁。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家人带着她辗转多地求医,但都收效甚微。
2024年,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在评估了央拉的症状后,遗憾地表示:“鼻部全层结构重建涉及复杂的面部神经与供血系统,需等待更精准的再生医学技术支持。”
在得知王晶教授团队在3D生物打印与仿生组织工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华西医院将这个病例推荐给了学科带头人王晶。
看到孩子照片的那一刻,王晶当即决定:“技术不该困在实验室里,我们必须帮她把鼻子‘种’回来,一切费用由科研团队承担。”
2024年8月,央拉一家抵达西安。西安交大医疗团队采用亚毫米级三维扫描技术,结合其家族成员鼻部特征大数据分析,在虚拟建模中还原符合藏族面部美学的鼻部形态。王晶教授特别要求:“不仅要功能完善,更要让她照镜子时有‘这就是我的鼻子’的归属感。”
最终,在2025年2月,央拉戴上了义鼻。央拉终于说出:“我能闻到阿妈煮的酥油茶香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速该项技术转移转化,在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的支持下,王晶教授还成立了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国内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深度联合,这项能为特殊群体带来温暖和自信的医学科研成果,正在为更多人带来福音。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实习记者 夏天一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