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西安新闻网》
3月10日,记者了解到,西北工业大学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实施“AI+”7大行动,强化通识教育,夯实学生数理化基础,重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三大能力,持续推进“总师育人文化”走深走实。
智能无人系统“做中悟”高阶项目式课堂上学生协作操控无人机。西工大供图
“AI+”三航专业智慧提升行动。作为首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西工大不断强化AI赋能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近年来增设了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交互设计等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本科专业。大力推动AI赋能的“主专业+微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设立智慧三航班,瞄准未来航空、航天、航海等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成建制培养AI+三航“总师型”人才。
教师利用基于AI沉浸式VR口语训练测试系统开展教学。西工大供图
“AI+”三航优质课程铸锻行动。据介绍,西工大已开设200余门AI+通识通修、学科专业和素质拓展课程。《人工智能系统概论》由国家级领军人才王鹏教授领衔打造,融合“智能+系统+国防”特色,讲授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基础》是航空航天类强基计划班的必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航空航天领域采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AI+”国防特色教材融凝行动。“十四五”以来,依托工信部“智能无人系统”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出版了60余部“智能+陆海空天”相关领域的AI+教材,依托“航空航天智能飞行器”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出版了20部AI+航空航天学科专业核心教材。
“AI+”做中悟实践能力跃升行动。西工大以“AI+”为核心驱动力,建设了智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例如,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用AI赋能设备认知、探索提升和场景应用全链条,构建了AI赋能的智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了智能飞行机器人基地等多个AI领域创新实践基地,支持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科研训练,2024年立项的大创项目中,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占比达30%。
“AI+”教学环境智慧升华行动。构建了智慧型教学支撑环境,AI赋能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与监管。建设了AI驱动的“翱翔学堂”平台,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了基于AI沉浸式VR口语训练测试系统,帮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口语学习和操练。
“AI+”教师授课能力提升行动。举办了“DeepSeek与未来AI创新”公开课。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主题培训等。通过基层教学组织研修工作坊、集体备课等活动,定期开放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数智化课程等课程供广大教师观摩。
记者了解到,西工大还打造了AI赋能的“全链条动态监测平台”,实时汇聚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行为、学生作业质量、实验项目完成度、学科竞赛表现、学生成绩分析等各类数据,构建课程质量分析模型,聚焦课程质量关键问题,对课程进行全方位分析。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