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科技赋能 创新发展

陕西日报:科技赋能 创新发展

时间: 2025-03-10 09:5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3月8日《陕西日报》第04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西如何以科技赋能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而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为科教强省和文物大省,陕西如何以科技创新赋能文物保护?

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宽厚板材料公司热轧机主操作手郭文生,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京连,听听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记者:请结合工作谈谈,科技创新如何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郭文生:我的工作是和金属打交道。作为新世纪战略性新兴材料,钛合金被誉为“太空金属”“智慧金属”,其发展涉及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机械加工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推动着钛合金材料研发、加工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的技术进步。钛及钛合金产业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钛矿勘探与采选、海绵钛生产、钛材加工、钛制品应用等领域。通过提升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整体水平,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记者:科技创新不断进步,陕西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如何?

郭文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对钛及钛合金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前景广阔。2024年,宝钛集团有限公司钛产品产量4.05万吨,同比增长16.2%。陕西以宝钛老区、宝钛新区和宝钛工业园3个生产集群为依托,形成涵盖钛产品冶炼、加工、成型到装备设计制造的完善钛产业链,构建以宝鸡为基地、西安为枢纽、长三角为窗口、其他地区功能补充的发展布局,推动钛产业链创新链相互促进,打造发展新引擎,引领钛及钛合金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记者:陕西作为科教强省和文物大省,如何将这两者紧密结合,从而释放文物保护领域的巨大潜能?

袁京连:文物保护的创新不仅在于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更在于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要加速数字转型,强化科技赋能。结合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对全国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建设发展进行专题研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整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在文博领域融合发展,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为文物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按照集群化融合发展思路,在全国培育2至3个领跑文物科技创新的产业集群,探索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品牌建设的方法和路子,积极培育文博领域新质生产力。本报记者 王帅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