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陕西日报》第10版
为全面系统总结我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工作亮点,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省委金融办面向重点金融机构、省属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头部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征集科技金融工作典型案例60余个,经过评审、筛选,并征求省科技厅、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金融监管局、陕西证监局的意见,评选确定了23个最具代表性、创新性和借鉴意义的科技金融实践案例,系统整理了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及创新主体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将为深入推进我省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启示借鉴。
金融机构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打造硬科技支行 助力硬科技之都建设
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在省市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浦发银行西安分行设立了全国首家以“硬科技”命名的特色化支行——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以下简称“硬科技支行”)。
主要做法
(一)专业定位、稳妥推进。坚持服务科技型企业专业定位,把准客户定位,明确了科创贷款占全部对公贷款规模比例不低于70%,户数占比不低于90%的发展目标。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了硬科技智慧厅堂、企业路演大厅和科技创新展示区,稳妥推进产品、服务、流程、机制创新。
(二)机制保障、创新探索。硬科技支行成立后,浦发银行总行将西安分行科创信用贷款审批额度由1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并将硬科技支行作为新产品的试点机构。针对硬科技支行,大幅弱化规模、利润等传统性指标考核,突出对科技金融业务的考核要求,设置权重35%的“科技金融工作评价”指标。为硬科技支行配备了专属产品经理、企划团队、审批团队和贷后管理团队,并设立审查审批“绿色通道”,设定6%不良容忍度,为支行配备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才。
(三)敢闯敢试、错位竞争。硬科技支行结合实践经验,选择下沉客户群体,重点关注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向前一步做硬科技企业,以错位竞争跳出价格竞争困境。同时,在行业分布选择上不搞“大水漫灌”,聚焦军工制造、半导体、新能源、高校及科研院所四大擅长领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风险承受边界,及时纠偏运营模式、产品创新机制、风险控制方法,不断激发自身创新活力。
(四)提前介入、全程陪伴。在与科技型企业对接之初,硬科技支行根据企业需求,无偿提供人力、财务、上下游资源信息咨询撮合服务,通过全方位的非信贷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银企双方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同时,硬科技支行还建立了与头部投资机构及主流券商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与政府、园区、担保公司、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多方合作,打造科创金融服务生态枢纽。目前,已为近20家企业提供股权撮合、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及咨询、离岸和境外机构境内账户服务等,以“融智+融资”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以创新科技保险赋能西部科技金融新征程
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积极布局科技保险领域。先后成立科技保险中心西部创新中心、西安市科技支公司,通过模式、产品、平台、服务创新,打造西部科创保险策源地。近年来,公司坚持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成效显著,为千余家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超千亿保险保障。
主要做法
(一)成立人保财险科技保险中心西部创新中心。中心定位为构建服务西部科技创新的保险策源地,通过保险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服务升级创新,着力建设西部首家科技保险创新孵化技术高地,推动公司新商业模式在陕西地区应用实践。一是创新模式,服务国家西部战略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聚集行业力量,结合西部战略产业发展实际,开发科技保险新险种、制定科技保险服务新模式,精准保障我省战略产业发展质效。二是创新产品,助力科技企业金融支持。聚焦西部科技企业信用风险研究,创新完善科技贷等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增信作用,扩大科技保险应用场景,提高科技保险产品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三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聚焦知识产权、科技研发费用损失,以保险为纽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辐射西部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融合平台。四是创新服务,推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承接政府职能部门科技保险论坛或科技成果发布会,前瞻性开展风险研究实践,规范风险减量服务,推动建立行业服务标准。
(二)成立人保财险西安市科技支公司。将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服务保障实体经济”“促进畅通信息链、促进创新产品链、促进优化服务链”,聚全省系统之力,助推成立陕西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支公司定位为全省系统科技保险专营机构,除了现有正常续保的科技保险之外,新增的科技保险或科技保险窗口单位原则上由西安市科技支公司承担。
(三)坚持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路线。强化团队建设、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金融的覆盖率或渗透率。公司分险类成立科技金融专营团队,对于专业要求较高、展业周期较长的险种,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在全辖筛选具有相关业务承保经验或者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开展集中展业。省公司对于专业团队提供专项支持。一是培训资源支持,重点定向为专业团队投放培训资源。二是客户资源支持,省、市公司机构业务部将搜集整理的客户资源定向向专业团队进行投放。三是公关展业支持,在专营团队启动初期或遇到重大项目时,省、市公司机构业务部派出相关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协同展业。四是销售费用支持,在市场非跟单费用上,协调给予适度倾斜,用于项目拓展和业务启动。五是创新探索支持,对于在全省首创性项目,省、市公司机构业务部将协调总、省公司渠道相关业务资源,给予专营团队一定支持。
·唐兴资本:打造耐心资本 助力科技创新
唐兴资本在开展基金管理及科创投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司一方面切实发挥创投基金的金融资源整合能力,极大撬动了国家基金、社会资金、产业资本和区域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到我省科创企业投资中。公司发起设立的西安唐兴科创投资基金,是陕西省内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股权投资,精准支持了一批我省乃至全国的原创性、颠覆性科创项目,有力助推了我省乃至全国的科技金融体系向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主要做法
自设立以来,唐兴资本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和“顺势而为”的投资策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聚焦“硬科技”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创项目投资。坚守价值投资本源,秉承长线思维,洞见未来,发现价值、研判价值并通过专业赋能等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的价值增长,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
唐兴资本深耕陕西、面向全国,充分发挥自身本土创投机构主人翁优势及陕西省科技企业与高校项目丰富聚集的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省内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区域孵化器项目以及产业资源,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深入科技成果转化一线,手把手协助高校教授、学者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产业链深度分析研究,聚焦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不断积累产业链资源,服务产业生态。与国电投、诺瓦星云、华天科技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提升产业的认知度,发现产业链上企业的核心技术价值和科技创新属性;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有效地为被投企业进行产业赋能、为产业链延链补链,协同提升被投企业的价值。
公司坚持做“有温度的资本”,实时地为被投企业在管理提升、资源整合、发展战略、资本运作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和赋能,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资本的温度和耐心,不断助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实现资本化、产业化。
企业平台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七轮融资助力奇点能源高质量发展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点能源”)成立于2018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由行业知名的电力电子技术专家和一批具有十多年开发经验的硕博士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专注于先进储能系统的核心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公司自成立以来,完成了七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4.28亿元,获得了IDG、高瓴等众多专业投资机构的青睐,并获得宁德时代旗下专业投资机构晨道资本的投资,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
主要做法
在历次融资过程中,伴随着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知名度的飞速提升,一个个标杆项目刷新了行业的纪录,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奇点能源得到了数以百计的投资机构的深度关注。同时,奇点能源也根据自身发展理念和未来战略规划积极地筛选投资机构。
奇点能源不断与潜在投资机构积极推进合伙人到公司考察、管理层访谈、上下游访谈、项目评估、财务法务尽调等工作。公司在分布式方案的未来巨大应用前景、储能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市场的优势行业地位等整体核心竞争优势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结合公司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见解、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合理有效的融资方案、坚定务实的治理理念和知名股东团队等因素,最终很快确定投资事宜。公司主动推动协议签订、交割打款、变更工商等相关程序,顺利完成了一轮轮融资安排。
头部投资机构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杠杆率和财务成本,参与公司治理并提升企业经营水平,为公司长足发展注入动力。使公司在技术研发突破、产品更新换代及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
·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搭建省级路演平台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以下简称“路演中心”)充分发挥陕西省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定位,围绕“科技、产业、资本、人才、媒体”要素,打造了全省优质项目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路演服务平台,联动全国及海外金融资本赋能省内优质科技成果及科创项目,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及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主要做法
(一)建平台——“省内外科技资源+全国资本资源”。路演中心与深交所下属“科融通”“科交中心”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秦创原与全国资本市场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交易的对接平台;与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搭建区域性资本市场对接交易平台;与北大、交大等重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合作,汇聚高校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密切联系省外如四川、湖南、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科创服务主体互通科技创新各类要素,搭建起全国性技术成果资源汇聚平台。建立路演中心信息化平台体系,由秦创原路演平台(小程序及PC端)、深交所科融通V-Next秦创原项目专区、深交所科交中心秦创原专区构成,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流媒体等信息技术,提供集信息展示、路演对接、数据检索、规范培训于一体的针对性、专业性服务。
(二)汇资源——“高校+科研院所+孵化载体”。路演中心与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北大科技产业园、启迪科技产业园等头部高校、科研院所、孵化载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汇集全省优质科转项目及早期科技创业企业资源;与四川省投资促进会、湖南湘江基金小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省外重点区域科创服务主体建立战略合作,设立秦创原(昆山)AI+创新中心,建立了省内外交流合作渠道;同时与省科技厅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拉通数据库,逐步汇集全省科技发展数据。
(三)建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路演中心与全国三大交易所(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以及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全国创投机构与陕西优质项目投融资对接渠道,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匹配多层次资本市场优质资源及服务内容。此外,与深交所“科交中心”及各大商业银行共同研发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模式,丰富项目融资渠道及手段。
(四)拓场景——“上市公司技术需求+知识产权转移”。依托交易所上市公司资源,广泛挖掘上市公司在应用端及技术专利布局中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导我省科技创新方向,从而促进我省科技成果转移及转化效率及效果。围绕陕西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发展中技术需求,重点产业链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将契合度高的技术成果进行定向推介,从而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转移。
(五)促影响——“自媒体矩阵+全国媒体库”。路演中心目前已搭建了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路演小程序、微信视频号、抖音号、B站等图文及短视频自媒体矩阵;同时与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财经类、科技类垂直媒体,以及重点商业媒体建立合作,完成了全国上千家媒体宣传渠道全覆盖。对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成果、重点内容、重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宣传,从而提升“秦创原”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秦创原项目的融资议价能力。
高校院所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引金融活水 润泽硬科技雨林生态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科控股”)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专业从事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孵化器建设与运营的产业化平台公司。西科控股发源于西安光机所,专注于硬科技领域投资孵化的核心平台,经过10多年探索与发展,形成了“科技金融+科技平台+科技服务+科技智库+科技空间”五位一体的“硬科技”创新雨林生态。依托此生态,西科控股在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不断贡献科技力量。
主要做法
(一)解决“硬科技”早期创业“第一桶金”。建设服务于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科技”创投基金群,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的硬科技投资理念,解决实验室阶段“无人敢投”、转化阶段“风投不愿意投”、产业化阶段“资金需求量大,社会资本不足”等难点,为硬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环节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鉴于此,西科控股成立了“硬科技”基金群落,基金规模超120亿元,累计孵化出炬光科技、中科华芯、中科微光、奇芯光电等500余家硬科技企业,贡献市值6333亿元。
(二)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推进“投贷”联动模式。西科控股积极组建金融“朋友圈”,优选金融机构和业务协同单位,共同助力和赋能科创企业发展。目前,已和西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探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先后推出“硬科技创新贷”“光子贷”“新兴产业贷”等低门槛、高额度、长期限突破性产品。
(三)推进科创金融试点建设,探索私募基金贷款。西科控股通过新设基金贷款(募资)、并购基金贷款、基金退出贷款等形式,推动科创金融试点建设。通过引入外部增信机构,向基金(合伙企业)发放长期贷款,用于补充私募基金实缴出资,在基金进入退出期后,以基金退出股权超额收益归还银行贷款。整合光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壮大链主企业规模,以并购基金为主体开展并购贷款。通过引入外部增信机构,以所投资企业股权作为质押,由银行向基金(合伙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定向用于归还各LP的基金出资款的本金,在基金完成退出后,以基金退出股权超额收益归还银行贷款。
(四)搭建宣传交流平台,形成金融资源共享长效机制。西科控股为科创企业技术、业务、资源等交流搭建平台,推动科创企业资源共享,并建立创投、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交流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召开科技金融座谈交流、业务培训、研讨参观、项目路演等活动近30场,参加企业数量超80家。围绕科技金融领域,在内外部渠道形成科技金融内容输出,报送中央领导《关于成立国家早期科创母基金的建议》、报科技部《关于耐心资本的建议》等,为国家科技金融发展及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投行”作用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金融投资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运行机制,立足航空航天动力领域,充分发挥科技投行作用,支撑优质科技项目在工程化阶段有较为充足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投入,并通过自有资金投资、天使以及VC/PE基金领投带动其他机构投资,帮助科技项目度过“死亡谷”,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发展壮大。
主要做法
(一)聚焦航空航天动力领域,打造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发挥新型研发机构“投行”作用,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打造空天动力领域耐心资本,提供全周期全过程金融接力服务。组建一个直投平台和两个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综合基金4只,专项基金30只,管理基金超过30亿元,联合交通银行、山东高速集团等发起设立秦创原系列基金,与惠华基金、建投华科、招商证券等30余家头部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带动国有及社会投资超过68亿元。
(二)针对技术复杂度高难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针对空天动力项目具有专业技术性强、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涉军涉密等特点,建立了科学有效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在投资决策环节探索实施“立项会”“风控会”“院务会”三层决策体系,充分发挥项目团队主导、高管及专家决策作用,有效化解投资风险。一是行业专家正向论证,组建形成由院士和专家团队组成的高端智库对每个项目进行整体把控、多方了解、详细论证,使空天院对项目真正做到“看得懂”“能决策”“敢投资”。二是市场订单反向验证,充分发挥自身渠道资源,追踪需求方订单,确保项目能“脚踏实地”。三是产业链条横向印证,空天院围绕主业进行产业布局,“以点成链”“串链成面”,构建多元创新网络,项目之间密切关联、深度合作、相互印证。四是专业团队纵向取证,在项目尽调过程中坚持“深度调研”“紧抓重点”“逻辑闭环”的工作思路,尽可能理清项目存在的亮点和问题,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着眼投孵项目长期发展,提供全链条助力赋能服务。提供科技赋能、人才赋能、产业赋能、金融赋能等全周期全链条赋能服务,助力企业跨越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化的“死亡谷”,实现从项目团队、初创企业、成长企业到成熟企业的快速转变和发展。一是组建航天动力、航空动力、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等八大创新中心,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智库咨询服务等,指导投孵企业搭建各级科研平台,联合申报国家或省部级重大专项。二是建立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打造专业团队、提升科创属性、对接应用场景等措施,服务100余家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平台获批工信部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三是提供金融接力,通过不同的资金偏好形成投资接力生态,在不同节点获益退出,从而持续支持新的项目。
(陕西省委金融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