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期《陕西经济研究》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落地生根”走向生产线“开花结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爱生集团”)作为以无人机系统研发为主,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国家所需、陕西所能、未来所向,走出了一条因“创新而生、转化而成、改革而兴、重组而强”的发展之路,开创了无人机领域多项先河,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成功典范,也是“铺天盖地”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顶天立地”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生动实践。
一、爱生集团与中国兵器“双向奔赴”之路
爱生集团是西工大无人机科研成果转化的产物、产业发展平台。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改革改制要求,爱生集团准确识变应变、主动求新求强,引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兵器”)赋能跨越发展,成为引领行业风向的标杆。
紧抓科技创新领先优势,聚力成果转化开创全国先河。建国初期,为扭转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受制于人被动局面,西工大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重重困难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无人机,并经批准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代号“365研究所”)。为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难题,基于对无人机系统技术工程化良好发展前景展望,西工大以365所为主体注册成立“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开启无人机成果产业化的实践探索之路。30余年发展历程中,爱生集团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型靶标无人机、第一型侦察无人机、第一型舰载无人机、第一型反辐射无人机等,实现我国第一个无人机产品、技术、生产线全方位出口,部分产品三次亮相阅兵盛典、占参阅无人机装备的三分之二以上,两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重大贡献奖”。
主动适应发展变革大势,引入战略投资夯实成长根基。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制胜之道。一方面,随着校企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趋势明晰,军改竞标采购模式变化之后企业军品订单不确定性增加,大疆、翼龙、彩虹等品牌无人机快速崛起竞争加剧,校办企业模式制约着爱生集团从中小规模向大型企业迈进。西工大秉承“战略性、开放性、竞争性”合作原则,积极与中国电科、中国兵器、中航工业、航天科技等对接谈判,最终确定产业能力匹配度更高、产业协同效应更强的中国兵器作为战略合作者。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崭露头角,无人机以独特优势重塑战争形态。中国兵器在陆军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为主动顺应军事变革趋势、抢抓无人机快速崛起机遇,中国兵器积极谋划补齐无人机产业“拼图”、力争插上“航空翅膀”。2023年,中国兵器和西工大在经过多轮考察和综合考量之后,最终达成合作共识。中国兵器成为爱生集团战略投资者,中国兵器占股51%、西工大占股49%,共同将爱生集团打造成中国兵器旗下无人机领域总体单位、产业化平台、资本化平台。
积极拥抱未来产业趋势,校企携手赋能开 拓发展空间。在“中国兵器一西工大”合作背景下,中国兵器将无人机列入集团发展整体规划,在基础配套、员工激励等方面赋能爱生,为爱生扩大市场份额、引领产业发展提供历史机遇;西工大在技术创新、科研人才等方面赋能爱生,为爱生提升创新能力、丰富产品谱系提供支撑保障。爱生集团依托中国兵器和西工大双重赋能,补齐了企业实力不强、资本不足、军品订单渠道不稳等短板,提升了无人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2024年,爱生集团收入预计较去年实现翻番,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当前,作为中国兵器旗下无人机领域总体单位,爱生集团正加速从“物理整合”转为“化学融合”,推动无人机装备成为中国兵器新的战略方向、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打造世界一流的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爱生集团成长壮大的探索实践
爱生集团坚持市场和科技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从“样品模型”到“产品利剑”的改革创新之路,日渐成为我国无人机领域的翘楚。
一是校企融合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实现了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统一。爱生集团坚定不移吃技术饭、走创新路,将西工大创新成果新供给和无人机产品市场新需求有效结合,畅通了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对接路径,实现了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以市场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供给。爱生集团紧抓无人机市场发展机遇,将西工大成熟先进技术从实验室样品快速转化为工业化产品,形成了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73项。在并入中国兵器后,爱生集团主动开展产品创新,积极满足高端化品质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推动更多有竞争力、引领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企业为主搭建产业创新平台。秉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理念,爱生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融通,建成国内唯一的“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无人飞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以“三项改革”破除成果转化障碍。与西工大365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形成学校事业编和企业员工双重架构。为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全面推行“三项改革”,强化成果转化和人才激励,落实尽职免责机制,消除“不敢转”的顾虑、化解“不想转”的矛盾、解决 “缺钱转”的难题,缩短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周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保障了爱生无人机技术水平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地位。
二是改革改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了 “校办企业”到“现代企业”的治理转变。随着爱生逐步壮大为无人机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原有的校办工厂模式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刀刃向内”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之中保持行业头部领先地位。理顺校企产权关系,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为落实国家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求,通过企业改制的方式完成事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转变,西工大与爱生集团厘清了权责关系,构筑了防范风险外溢的“防火墙”,既保证西工大免于无限责任,更好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又促使爱生集团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保障。甄选战略合作伙伴,精准匹配互利共赢。在理顺校企产权关系之后,西工大积极与多家国内一流企业沟通谈判,从利于企业发展、长期合作共赢的角度优中选优,最终与中国兵器达成战略合作。西工大通过转让股权获得现金收益,爱生集团获得增资提升创新能力,中国兵器强化无人机战略板块,实现了西工大、爱生和中国兵器多赢。
三是强化市场思维坚持需求导向,实现了“做好产品”到“做强产业”的华丽蝶变。爱生集团借助中国兵器在市场客户、应用场景、规模成本等方面优势,加快从“高性能产品”制造商向“协同产业链发展”的链主企业转变。以“链”为基完善产业布局。爱生集团牵头筹建“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规划“一基地两中心”(无人机产业化基地、无人机研发中心、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产业布局,形成了集“研发一制造—试验一服务一培训”五位一体的覆盖全产业链体系的产品谱系,其中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填补了我国无人机试验测试环节的空白。借“势”而为拓展市场空间。加强与集团内部单位的产业协同、系统集成,实现车机结合、机弹协同的联合推广与捆绑销售,促进各类军贸产品销量共同上升,研制产品远销埃及、纳米比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国,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聚链成群优化产业生态。作为我省首批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爱生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合作,为5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组织开展了2000余架次中大型无人机试验测试和各类复杂试验。充分发挥引领、带动、集聚作用,以“无人机+无人车”空地协同为发展特色,打造“智慧无人巡检”“智慧无人应急”“智慧无人物流运输”等典型应用示范,龙头引领、链条延伸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四是坚持人尽其才为我所用,实现了“拥有人才”到“用好人才”的灵活转换。爱生集团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解决人才顾虑忧虑。爱生集团改制后,中国兵器向爱生集团委派高级和中层管理人员,充实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力量。西工大与爱生集团签订人员委派协议,委派原西工大365所事业编制人员进入爱生集团工作,事业编制人员可自由选择身份、去留,确保企业改制前后职工队伍、科研生产能力的稳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制定更有含金量、更加精准的创新激励政策,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分配机制,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以股权为核心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以股权为纽带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效益绑定,推动薪酬分配向科研人员和基层一线倾斜,确保一流研发人员薪酬高于企业高管。探索人才共享模式。联合行业内优势高校院所及企业,通过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共建研发中心、共担科研课题、共建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等开放合作的协同研发机制,在人才交流、沟通、共享等方面实现深度绑定,爱生集团研发人员占比超40%,高层次科技人员聚集为企业占据竞争制高点提供了强劲动能。
三、几点借鉴启示
爱生集团几十年坚定执着深耕无人机领域,其逐步成长壮大之路是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为我省企业提供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爱生模式”。
一是坚持科学家做科研、企业家做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爱生集团秉承“为国铸剑”爱国情怀,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闻人”,特别是西工大和中国兵器合作实现了1+1>2的共赢结果,为我省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探索。启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高校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通道,推行“科学家做科研、企业家做转化”“科学家给技术、企业家用技术”的联动模式,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聚链成群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市场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头部企业竞争愈发激烈,靠暂时的技术领先“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爱生集团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够推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产品,并通过与中国兵器合作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启示我们: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试验田。要坚持需求导向、以应用为牵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能力,鼓励优势企业围绕场景拓展行业应用领域,壮大行业级、场景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企业敢闯会创、追逐梦想,在“无人区”闯出一片新天地。
三是坚持完善现代管理制度、激活企业内部活力。现代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改革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爱生集团校企改制、引入战略投资的实践充分说明,必要勇于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才能实现从“铺天盖地”的科研成果中成为“顶天立地”的行业龙头的涅槃式成长。启示我们:要持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开放的引人用人机制、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高效的市场化决策机制,向管理要效益、向制度要利润,培育更多行业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
四是坚持强化科技攻关韧性、加速先进要素聚集。实践证明,研发投入强度与科技成果产出成正相关,华为研发投入占年收入的23.4%,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量超全年盈利水平,并入中国兵器后,爱生集团计划3年内投入用于核心能力建设资金力度远超现有盈利水平,也高于行业同类头部企业水平。启示我们: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真金白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积极引入战略投资,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发挥好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作用,打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向标,畅通“科技一产业一金融”良性循环,推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