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2240万元专项资金“滋养”17粒创新“种子”

西安日报:2240万元专项资金“滋养”17粒创新“种子”

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成功落地

时间: 2025-02-05 10:1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1月25日《西安日报》第02版

西安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图为蓬勃发展的西安高新区。 (资料图片)

开栏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课题。

以改革破题,以实干为要,以创新为魂,即日起,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推出《西安尚“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专栏,聚焦西安巩固和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堵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倍增、量质齐升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讯(记者 刘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1月24日,陕西奥普数字医疗有限公司等17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支持企业,获得了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拨付的首笔2240万元专项资金。

“今天获得的首期140万元‘先投后股’支持,很快就能推动我们的新产品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认可度!”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西北大学教授胡军介绍说,作为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企业研发的纳米材料已应用于雷达、无人机、海底精密仪器等领域并获得广泛好评。“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展更多应用场景,这样既可扩能增产逐步降低单品成本,又能在实际应用中对标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实现长足发展,这笔资金的注入,正当其时!”

“先投后股”是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财政局推出的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项目无偿资助+标准化转股机制+金融保障支持措施+转股及退出奖励”协同联动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系统引入“股贷债保”多层次金融服务,为全国首创。

该模式重点支持处于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中间阶段,需要二次开发、成果熟化、小试中试的创新发展项目,有效降低科创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门槛,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具体来看,在“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投入企业,支持成果熟化和商业化开发,并约定后期转化为股权的条件;在“后股”阶段,当被投企业达到转股条件时,按照约定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企业股权,在长期助力企业发展后根据企业诉求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退出。

“这一系列制度设置,凸显鼓励创业、宽容失败、激励转股、让利退出等惠企特性,可极大降低科学家的创业压力与顾虑。”“先投后股”业务受托管理机构西安财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昨日首批获得支持的17个项目“硬科技”属性十足,分别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

西安市“先投后股”创新试点模式首批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批量化投放,有助于以标准化、模式化方式持续扩大支持企业数量,支持更多核心技术攻关、可形成产业“核爆点”的项目尽快实现商业化运营。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