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咸阳日报》第02版
本报记者 徐浩
1月17日,秦都区陕西晨升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不同品种的小番茄挂满枝头,清香四溢,令人垂涎。
“我们在小番茄的种植过程中融入了中医理念,它们‘吃’的是精心调配的中药渣,‘喝’的是富含中药成分的水,种植全过程使用纯中药制剂进行杀虫杀菌、抗病毒,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果蔬的原始风味,深受市场欢迎。”陕西晨升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医农业技术总监况国高介绍。
这是我市大力发展中医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开发利用上,积极推广中医农业模式,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以科技力量推动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
立足农业和中医药资源优势,我市将中医农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设立中医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中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中医农业科技示范镇(村)建设、聘请中医农业科技特派员、推广中医农业技术、扩大中医农业产品开发范围、加强中医农业人工智能研究等举措,不断加大中医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加快中医农业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成功举办全省农业类项目的首场路演——“三项改革”秦创原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区(中医农业)专场路演活动,并新认定中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中医农业科技示范镇7个,中医农业科技示范村5个。
同时,以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抓手,打通企业与政策的堵点,将科技工作传导到基层、企业,加快中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医农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路径更加宽广。
组建粮油作物、果树、蔬菜、畜牧4个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团22人,认定2024—2025年度咸阳市中医农业科技特派员102名。与科技特派员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定点对接全市100多个中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讲解、农业管理技术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等形式,全年常态化开展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中医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农业科技特派员每人每月到基层服务2次以上,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能力和服务实效持续提升。
聚焦农业科技难题,科技特派员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科技“桥梁”。有的成立项目组开展2024年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药复方果蔬土壤修复和地下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的研究;有的组成中药药肥研发团队,设计中药复方杀菌剂、杀虫剂、复合剂药剂配方,并制成药液和药粉,在果树、蔬菜、大田作物上开展应用效果试验;有的积极开展果蔬酵素的发酵和应用技术的实验研究;有的积极进行大田作物中药肥、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实验研究;有的坚持进行果园“麦豆菜”生草技术试验研究……广大农业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服务、科研攻关,促进农业与中医的融合创新,为中医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推动中医农业技术不断创新与推广。
前景广阔,砥砺奋进。我市将加快培育中医农业理论与标准制定—中医农业生产用品开发与应用—中医农业业态培育为一体的中医农业创新链,做优做强中医农业与人工智能,培育中医农业产业群、构建产业链、建立试验示范点,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绿色兴农,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