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三秦都市报》第A03版
省政协委员罗义。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省政协委员王辉。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为了抢占低空经济这一发展新赛道,2024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随后,陕西省低空办获批成立。目前,陕西省低空办完成了陕西省低空经济发展方案等报告;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陕西省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报请省政府研究审定;陕西省工信厅印发了《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低空物流试点工作方案》,已报送省政府审批;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有关院所开展低空文旅规划研究。
2025年陕西省两会,低空经济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省政协委员罗义和王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如何发挥陕西优势、做强陕西低空产业等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罗义:西安要借势“领航”
“当前,陕西低空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基础,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省政协委员罗义表示,从产业现状来看,作为航空大省,陕西在航空领域底蕴深厚。在政策层面,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从空域开放试点到鼓励科技创新、产业扶持等政策不断推出,旨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西安坐拥丰富的产业、研发和人才资源。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代表,在人才培养上构建了从基础兴趣到专业教育的完整体系,并且在低空经济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拥有专业团队和成熟方案。”罗义表示,无人机对可靠性要求极高,人才、设计、研发与测试环节是重中之重。西安在飞机的技术研究、测试技能积累上优势显著。“我们正在筹备建立无人机通信、控制及动力等方面的先进测试平台。”
“西安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中应承担起多方面关键角色。一方面,要成为人才输出基地,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提供设计支持,助力产品创新升级。此外,还要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推动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罗义说。
省政协委员王辉:夯实优势大胆探索
2024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作为从业者,省政协委员王辉表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给予了低空经济极大关注,也出台了积极的政策措施。陕西在低空经济领域蕴藏巨大潜力。
“陕西拥有大量先进的科技成果,这是我们的优势。然而,当下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到有效途径,将这些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市场成果,陕西应大胆进行尝试与探索,勇于创新发展模式。”王辉表示,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以5年、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跨度去规划布局。航空航天产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产业链长、发展周期长,这就要求在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坚定的信念与充足的定力,持之以恒地推动各项相关工作稳步前行,从而确保陕西在低空经济领域能够迅速追赶并超越其他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石喻涵 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