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西安迎新,蓬勃向上

年货专列抵达 科创实力雄厚 高铁进度刷新

西安日报:西安迎新,蓬勃向上

时间: 2025-01-14 09:5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5年1月14日《西安日报》第01版

首趟中欧班列“门到门”年货专列抵达,全国各地非遗好物齐聚我市,全力“追光”建设4条国家“重器”,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新线迎来重要进展……新年伊始,奋进的西安蓬勃向上,为新的一年起好步、开好局。

“非遗年货”引关注

1月7日,2025年“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一季度活动在西安启动。

“活动期间,全国各地的非遗好物齐聚集市,丰富春节期间非遗产品供给。”新华社报道表示。光明网图片报道《非遗文旅活动贺新春》,开启“年味”预热。

国际在线关注1月8日开幕的西安新城区民俗年货节,称:“年货节包括年货展销、非遗展演、文化展演三大板块,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新春盛宴。”

1月10日,首趟中欧班列“门到门”年货专列抵达西安。人民网撰文介绍,“门到门”的运输方式有效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光明日报稿件《年货专线“门到门”》聚焦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

“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快速、便捷的通道体系,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将商品出口到中亚地区。同时,中亚地区丰富的粮食、油脂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国内。”中国日报网文章盛赞中欧班列(西安)构建国际贸易“黄金通道”:“目前,西安国际港站已开通中欧班列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

1月10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年货节在西安浐灞国际港同步开幕。中国新闻网报道表示:“独特的丝路风味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采购,琳琅满目的年货溢出浓浓年味。”

“硬核科技”受瞩目

当下,西安正全力“追光”建设4条国家“重器”。

1月1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消息《大国重器 启航2025》中说:新年伊始,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正在加速推进,全面展示中国科技的“硬核”实力。“在陕西西安、广东东莞,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在建设,借助阿秒激光这个‘超高速摄像机’,人类可观察电子在原子内部的运动。”

据新华社等央媒报道,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1月10日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建。“本次开工建设的6条束线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负责,另外4条束线将在陕西西安建设,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这表明数字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1月6日,人民邮电报报道《以数智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关注陕西以现代化科技手段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赋能。

1月11日,人民日报刊文《科技赋能,给西安城墙做个“体检”》,讲述西安城墙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智能化保护及管理的道路上探索出新的路径。“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结构、城墙全域、夯土年轮等可视化、多维度展示,不仅提高了遗产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更能深化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报道说。

“高铁新线”传捷报

1月12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刊发报道《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新线,有重要进展!》,关注西康高铁、西十高铁建设最新进展:“西康高铁镇安西站站房主体结构顺利完工,这是西康高铁首座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车站”“西十高铁天竺山二号隧道顺利贯通,西十高铁全线施工取得阶段性进展”等消息振奋人心,报道浏览量超230余万次。

1月13日,西十高铁建设再传捷报。央广网推送报道《西十高铁钢轨焊接全面启动》中说,“西十高铁首根500米无缝长钢轨焊接完成,标志着西十高铁钢轨焊接任务全面启动,西十高铁建设进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西安蓝田机场获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我国首架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陕试飞成功》《哈密伊州机场即将开通上海浦东-西安-哈密新航线》等好消息在中华网、国际在线、央广网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长安书院西安图书馆新馆备受关注。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媒体纷纷探馆,撰文《探访长安书院:灞河之侧轻展书卷,品读长安浓郁书香》《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长安书院西安图书馆新馆将于本月正式开放》等,向广大读者网友展示长安书院超高的“颜值”、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数字化设施等。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