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起点新闻
4月24号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
发布会上,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分别从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人才模式、服务模式、示范模式等六个方面,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进行了总结。
据介绍,两年来,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综合创新水平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分列全国第7、第9、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超过40%,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和9.8%。
王军:“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合建设为主引擎,实现了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服务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发生了深刻升级变革,进一步重塑科创体系、蝶变科创生态,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两年来,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总纲,省级部门制定配套政策80多项,先后集成发布和修订70条和新45条总窗口政策包。2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数量居全国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9万家和1.22万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4家、居西部前列。
王军:“‘三项改革’深化推广,组织高校成果路演、校企对接等1600余场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7万余个,转让专利技术2500余项,高校科研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800余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幅超过30%。”
下一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将构建“一总多区多平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秦创原总窗口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各地市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在全省布局建设“三器”(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平台。
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西咸新区抢抓机遇,两年来,总窗口高企、科小、市场主体,分别增长5.9、2.8、2.1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7家,同力重工、源杰半导体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下一步将重点实施7项行动。
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艾晨:“‘两链融合’创新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创企业孵育行动,硬核产业促进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创新生态营造行动,全域创新协同行动,我们将以‘三个年’活动为指引,自觉融入科技圈、都市圈‘双圈互动’,主动强化秦创原与‘双中心’双向支撑,继续当好秦创原建设的主战场、主攻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