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我省3个参评城市的评价结果是西安排名第7位,较上年上升1位;宝鸡和汉中分别排名第94位和100位,均下降1位。同时,《报告》还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给出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我省仅西安上榜,排名也上升1位至第7位。
一、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1、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2024年《报告》的评价体系在上年基础上,根据全国科技大会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政府统计制度的变化、数据可获得性等最新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一个包含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引领力5个维度、30个具体指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所涉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要采用2022年数据,高新技术企业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指标采用2023年数据。
从全部参评的101个城市看(2个县级市未包含在内),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武汉、西安、广州、长沙和合肥。
总体上看,创新型城市汇集了全国85%的研发经费投入和70%的财政科技投入,拥有全国89%的有效发明专利,培育了全国85%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出了全国2/3的国内生产总值,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2、省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从2019年开始发布,西安多年排名保持前8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但宝鸡和汉中近年来的指数值和排名均出现了下降,尤其在人才吸引力、科技成果产出、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方面差距较大。
表1 2022-2024西安、宝鸡和汉中创新能力指数及排名
二、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2024年《报告》对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海南省三沙市等由于数据可得性原因不在评价之列)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排名居前10位的仍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武汉、西安、广州、长沙和合肥。从西部上榜的17个城市看,西安、成都、重庆、贵阳和兰州排名西部地区的前5位。
图1 2024百强榜西部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及排序
《报告》给出了创新能力百强城市创新发展画像,西安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7位,较上年上升1位,属于科技强市。
从具体指标看,表现较好的指标: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25.13%排名第1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数47个均排名第3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5.23%,高水平科技成果数200.74项当量,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之比105.52%,以上3个指标均排名全国第4位;高层次科技人才数60人,技术输入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9.74均排名第5位。表现较差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5.2%排名第159位,规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改造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0.24%和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03%均位于全国13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26%排名全国112位。可以看出,西安在技术输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优势突出,但在经济活力、企业经济效益、政府财力、经济发展水平、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短板。
2024年《报告》的创新型城市评价和“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两项排名彰显了西安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取得了新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2万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正加快培育。但《报告》也反映出我省除西安外,其他城市的创新能力均较弱。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尤其在技术成果输出、创新平台提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我省各市要做好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结合自身基础和比较优势,与国家战略、区域战略相互衔接,统筹开展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系统推进资源要素汇聚、功能结构提升,加快形成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产出重大原创成果,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 施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