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AI”推动光子产业生态聚变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在西安高新区举行。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到来,作为未来科技的一项关键基础技术——光子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在光子技术与AI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加上技术突破、生态协同、人才联动等多重效应,陕西光子产业从“聚链成群”向“生态聚变”升级。
11月4日,以“光合AI,生态聚变”为主题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在西安高新区举行。多位光学与光子产业专家聚焦“光与AI”前沿方向展开主题演讲,并举行签约、路演等活动,透露了光子科技实验室培育建设的重要进展、陕西光电子先导院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平台顺利通线、秦创原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签约等信息。多方合力,为这场“聚变”按下“加速键”。陕西省光子产业链首席科学家赵卫,陕西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王飞出席,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致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辉主持,陕西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云岗,陕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羌微,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以及省、市相关部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相关部门,高新区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会。
核心产值突破200亿元高新区光子产业蓬勃起势高光发展
马鲜萍表示,西安高新区作为全省光子产业核心承载区,在组织协同、产业壮大、技术突破、生态赋能等各层面持续发力,有力推动光子产业蓬勃起势、高光发展。高新区将锚定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紧盯光子产业“千亿集群、世界领先”的目标,不断强化“六个赋能”,全力当好科研创新服务者、企业发展合伙人。真诚希望更多专家、企业家,把项目布局在高新、平台建设在高新、人才聚集在高新,携手共建全球领先的光子产业新高地。
据介绍,在组织协同上,西安高新区以西安科学园为承载,落地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聚力打造光子芯片、制造、传感三大产业聚集区,构建起从创新策源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在产业壮大上,西安高新区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汇集炬光科技、莱特光电、唐晶量子等一批领军企业,企业数量超200家,核心产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在技术突破上,一批“硬科技”成果投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研生产的飞秒激光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光子相机成功应用于量子通信、医疗影像等领域;此外,在生态赋能上,西安高新区以光子产业链党委聚合力、搭桥梁,科创基金规模扩容至60亿元,一批应用场景加速构建,一批高精尖人才加速汇聚,光子产业良好生态加速形成。技术突破与平台建设齐发力夯实AI与光子融合底座
本次会议展示的陕西光子产业在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等多项重磅成果,为AI与光子技术的深度耦合提供硬核基础。光子科技实验室进入培育建设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会上介绍,目前实验室已具备一定基础,比如在重大技术突破方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自主研制的阿秒条纹相机在2019年、2021年先后创下当时国内最短纪录。超快成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为AI光学成像、量子计算等领域提供高精度视觉支持。同时,实验室通过“沿途下蛋”机制,推动成果落地产业化,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闭环。这一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为理事长单位,依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打造‘大科学装置+共性技术平台+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为一体的陕西省综合性实验室。按照规划,将于2027年培育建成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攻克超30项‘卡脖子’技术。”付玉喜说。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在会上介绍了陕西“追光计划”的阶段性进展。陕西省自2021年启动“追光计划”,已实现光子产业的跨越式成长:企业增加至379家,产业规模从150亿元跃升至365亿元。她表示,作为计划的核心平台,光电子先导院聚焦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中试难题,四年多时间总计投入15亿元搭建起6英寸化合物光电芯片平台+8寸硅光集成技术平台,今年6月完成车规级VCSEL的PDK发布,10月底硅光平台顺利通线。现场,杨军红发布了LPSIN PDK等关键工艺设计工具包,未来还将持续开发无源、有源器件工艺,加之过去两年先导院陆续发布的二十余个化合物光电芯片PDK,平台+团队可支撑车规级光子芯片、高精度智能传感芯片的研发与中试,赋能AI自动驾驶、智能传感和数据中心、光通信等场景。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打造光子产业创新生态高地
围绕“生态聚变”主题,本次会议也举行了两项活动,推动光子产业从“单点发力”向“系统协同”跃迁。在秦创原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签约仪式上,光子科技实验室、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科控股”)、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科创星”)、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主体共同签约。该举措旨在通过实施“六个一”(一机制+一院+一平台+一基金+一园区+一大会)等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光子产业全链条发展中的堵点问题,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集聚。据介绍,秦创原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通过联合光子产业链产学研核心单位,放大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院所的雄厚科研实力,加速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构筑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近200家光子企业聚集的产业生态,致力于打造“教育输才、科技赋能、产业聚力、金融活血”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全省21个产业创新聚集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实践范例。
会议也举行了先进半导体装备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西安追光硬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科创星、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卓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将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光子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
专家论道“AI+光子”成产业未来核心赛道
主旨演讲环节,多位权威专家聚焦“AI+光子”等前沿方向,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山东大学教授张小民以《“用户”角度看聚变能源与产业发展》为题,阐释高能激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潜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柳滨深入剖析光刻机技术路径,提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的国产化方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邵晓鹏展望“AI+光学”融合趋势,指出智能成像技术将在医疗诊断、太空探测等领域实现突破。中兴光电子规划部部长王会涛详谈了光互联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光子相关企业,在大会现场进行路演,展示了光子AI芯片、航天私域大模型、智能传感设备等创新技术与产品,推动光子技术前沿交流与产业链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