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新型传感器产业创新聚集区启动建设以来,宝鸡市始终坚持以聚集区培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工作指引、评价实施细则为指引,以新型研发机构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用留改革、财政科技资金集成改革、“四链”融合改革等五项改革攻坚克难,全力打造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研发平台加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五项改革实施意见,持续搭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并推进市场化、实体化改革,初步形成“1+N+X”产业创新体系。成立秦创原(宝鸡)产业创新研究院、传感器创新研究产业学院,孵化电子超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蔚影激光车规级光电产品等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传感器产业创新联合体、新型姿态传感器中试基地等行业组织、研发机构高效运行,解决了航天某型号硬脆材料加工、熔融石英半球谐振陀螺高精度制造等技术难题,申请发明专利16项。支持麦克传感建设硅基工业传感器中试基地,相关产品分别获得CNAS、英国劳氏船级社认证。目前,共建成传感器产业研发平台19个。
科技项目靶向牵引攻克关键技术。编制发布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关键技术研发指引,梳理传感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方向17个,关键核心技术78项,12个项目已获立项支持。渭滨区压力传感器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落地“单品硅压力传感器升级改造”等产业化项目16项。谋划的24个市级传感器项目全部启动建设,其中7个已建成投产。通过项目实施,宝成航空成功研制我省首个基于磁通门数字传感器,填补了我省在航空领域测资、测角、定位的技术空白。长岭迈腾攻克石墨烯三维霍尔磁传感器关键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前三季度,新增传感器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4件,技术合同成交额0.6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9户。
创新加速人才聚集破解企业难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项目研发为纽带,以多方式、高标准兑现研发价值为支撑,持续探索校招企用、校企共用,政招企用,企招政助,项目引才,组团式招才等人才引育用留模式,引进培育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已初步形成产教“三互融”、校企“六协同”机制。渭滨区传感器(西安)科创中心通过联培联训输送技术骨干50余人,聚瑞芯光电依托飞地团队实现销售额增长40%,赛尔斯电子成功自研超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产品。启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直通车”,组团赴南京、上海等地拜促宝鸡籍域外专家,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项目引才”,先后迎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来宝调研考察传感器产业,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意向。前三季度,共培育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等人才团队4人,发展科技经纪人31人。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赋能产业发展。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金融路演暨“金海棠”科技金融产品评选大赛,共评选优质信贷产品39项,持续开展“云端赋能·智享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周周讲活动,在深圳举办了“滨聚鹏城·光耀渭来”光电产业推荐会,搭建线上线下银企对接平台,引导中国银行、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机器人、传感器等产业链授信30亿元。渭滨区政府与建行宝鸡分行签订金融支持渭滨工业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传感器产业重点招商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突破技术瓶颈、扩展应用市场等问题。前三季度,共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对接交流、政策宣讲等活动1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