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构建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共同体

西安市未央区构建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共同体

时间: 2025-07-10 10:3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73日,未央区科学技术局组织召开了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会,以强化政策供给为先导,以促进资源高效整合为纽带,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科技管理部门、重点科技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

强化政策供给,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会上,未央区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府近期出台的《西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西安市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进行了解读与宣贯,聚焦“科研平台赋能产业升级”与“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壮大”两大核心维度,旨在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创新活力。会议明确将建立健全常态化、精准化的创新服务体系,畅通政策传导渠道,确保惠企利研政策直达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创新主体,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高端人才加速汇聚的“创新动能”。

深化资源整合,构建协同创新范式

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与西安博润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科仪阳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产业链重点企业负责人,围绕机器人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市场转化与应用推广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 “我们期待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将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落地工业检测场景。”与会专家提出合作构想;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院所力量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瓶颈。”思想碰撞凝聚合作共识,为创新联合体注入了“需求牵引、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共促发展”的核心基因,形成“高校研发+企业转化+政府搭台”的互补格局。

聚焦精准对接,清单推动产业对接

会议锚定“需求清单推动产业链资源对接”这一核心目标,要求各参会单位系统梳理形成可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资源、亟须联合攻关的关键技术需求以及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清单,统筹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源精准匹配与无缝对接。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推动高校专利成果与企业生产线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打造“工程师+科学家”队伍,促进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贯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凝聚发展共识,擘画产业跃升蓝图

“建设高能级机器人产业创新联合体,是未央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未央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同时强调各创新主体要学习政策、研究政策,“以需定研”开展有组织科研;更加强化对产业创新的引领,“研为产用”加快形成需求引领供给、供给支撑需求的良性循环,全力以赴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动能。政校企三方将以此次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会为起点,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保障,当好创新生态的“筑巢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持续释放创新源头活水,落实三项改革提质扩面增效,勇当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争当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三方需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打造要素齐全、开放协同、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圈。本次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会成功搭建了政校企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平台,确立了“政策精准引领—多方协同创新—清单管理落地—效能评估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速创新联合体等科创平台建设和实体化运行。 未央区将以创新联合体建设为重要引擎,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加速跃升,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强劲动能。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