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聚力搭平台 校企联袂谱华章
第九届丝博会增材制造产业链专场路演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渭南行活动成功举办
5月23日,由省科技厅指导、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渭南市科技局主办、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九届丝博会增材制造产业链专场路演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渭南行活动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成功举办,这是“需求上行 、资源下行” 全省一月一地市之渭南专场。
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任侯小林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委金融办、省科技厅相关处室,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渭南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工作专班成员、10所高等院校、15家金融机构、33家企业代表和部分技术经理人参加活动。
活动整体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在上午举行的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渭南行增材制造产业链专题活动中,侯小林致辞强调指出,本次活动是省市联合推动构建秦创原“一总多区”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将聚集在秦创原总窗口和西部科技创新港的高端创新资源向地市产业创新聚集区导入,同时鼓励企业家与科研人员以“三项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实验室“书架”到市场“货架”的跨越。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运用“链式思维”汇聚发展势能,着力锻造增材制造领域的硬核竞争力,期待以亮眼的“渭南行动”为示范样本,奋力书写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陕西精彩答卷。渭南要聚焦产业聚集,发挥创新聚集区吸引力,引入链主企业,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要加速成果转化,借助技术经理人推动路演项目对接市场,实现技术产业化升级。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选派“科技副总”,构建多元人才矩阵,激发创新动能。
渭南市科技局局长陈改萍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落实秦创原建设部署、推进增材制造产业聚集、深化“三项改革”、助力渭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动。全市科技系统要积极贯彻“三个年”部署,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以政策支持与优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后,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省委金融办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宣讲了省市“三项改革”政策、解读了《关于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若干措施》,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和临渭、富平高新区分别进行了招商引资推介,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运营单位推介了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同时,活动现场发布了70项增材制造产业链科技成果和43项技术需求,“新型高效换热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12个校企合作和产业化及科技服务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活动还为5名技术经理人颁发了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技术经理人聘书。
下午,举行了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链专场路演。陕西钢研昊普科技有限公司、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了“增材制造热等静压一体化热处理技术”“3D打印混凝土密闭墙快速构筑材料”等创新项目路演,展示了增材制造在工业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专家围绕“复合功能精密仪器贮运防护技术”“难熔金属铌合金粉末研发”等成果进行深度推介,既有基础研究突破,也有应用场景落地,体现了“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以演代评专家针对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及转化可行性进行了专业点评,现场促成多组产学研合作意向。陕西省技术进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与会在渭金融机构代表与企业、高校积极互动,就科技信贷、成果转化基金等合作模式展开交流,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注入金融“活水”。
本次活动是省市科技资源统筹的一次成功探索。通过主旨报告、政策解读、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发布、项目签约、路演对接等环节,搭建了增材制造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协作的平台。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渭南落地转化,也为秦创原增材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吸引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为助力渭南打造西部增材制造产业高地,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渭南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各县市区及在渭高校和三甲医院,积极推动项目路演活动,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三项改革”实践,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篇章贡献渭南力量。
(摄影:周海燕;采写:杨晓军;校对:王燕妮;审核:张胜康;报送:奚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