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推进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科技企业倍增 创新活力涌动

安康市推进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科技企业倍增 创新活力涌动

时间: 2024-12-26 17:24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4年12月21日 群众新闻网


近日,省科技厅批复同意建设6家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其中,陕西省富硒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获批,成为安康市首家获批的省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陕西省富硒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由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共建。“平台将聚焦富硒产品标准化、硒产品精深加工与健康功能评价、硒产业前沿技术研究与未来食品研发等共性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等工作。”该平台技术总师唐德剑说。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安康市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科技要素保障,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三年,安康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4.06%和43.81%。随着一大批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加速聚集,秦巴腹地创新引力不断增强、创新活力激越澎湃。

组建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

担任安康市生态旅游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技术专家以来,安康学院党委副书记余谦更忙碌了。除了主持制定《安康市生态旅游产业促进条例》《安康市精品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等8项地方性法规、地方标准和技术方案外,他和团队还完成了11项地方文史著作、旅游规划和调研报告,并参与了全市旅游讲解员、旅游推介官集中培训。

“生态旅游是安康市聚力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当前,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市场创造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能。”余谦说,作为产业链技术专家,他和团队将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产出更多高质量策划规划、产品方案、实施计划和调研报告,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宽人才与产业对接渠道、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安康市聚焦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等8条重点产业链,为每条产业链组建一支科技创新团队。

 安康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聘任仪式暨人才项目洽谈会现场

“科技创新团队按照‘首席科学家+产业发展专家+技术专家+金融及投资专家+企业领军人才’的架构,通过协同创新等方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安康转化。”安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吴世珍说,安康市建立聘任管理、考核评估、政策激励等工作机制,从研发经费、科研项目、创新平台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自受聘以来,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走访30多家企业,征集技术需求53项,签订科研合作协议4项,达成意向合作10项。团队高“菌花香”富硒茯茶新产品、富硒微藻等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如果不是项目路演,安康学院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利安的科研成果,可能还“躺在”实验室里。

陈安利团队主要从事家蚕品种选育及功能基因发掘工作。他将传统家蚕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建立了家蚕近等基因系的快速、精准选育方法,并研究出无残留速溶丝胶蛋白粉制备与应用技术,攻克了相关领域技术难题。

在项目路演中对接后,今年3月,陈安利将该技术作价160万元入股陕西蚕复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开发出丝胶蛋白类护肤品和日用品,第一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

“项目路演畅通了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双向奔赴’的渠道,让好技术找到了好出路。”陈安利说。

近年来,安康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周周有对接,月月有路演,季季有主题,一链一专场,县区全覆盖”的路演模式,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路演前夕,我们建立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库、高价值科技成果库、项目路演评审专家库;活动中,筛选契合度高的成果参与路演,留足双方‘面对面’洽谈的空间;路演后,对成果落地、协议推进、企业注册等情况进行跟踪,让技术需求对接更加精准高效。”安康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任马鑫说。

2023年以来,安康市举办项目路演活动29场次,邀请富硒食品等重点产业链的133家企业发布技术需求351项,促成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2项,其中成果转化协议19项,协议资金达1314万元。

“点燃”产业升级强引擎

12月17日,在位于安康高新区的陕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一件件膜元件成品整齐摆放。这些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稀贵金属提取、海水淡化、物料分离与提纯等领域。

 

工作人员在陕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作业


自2019年落户安康高新区后,陕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逐年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的海水淡化膜、纳滤膜和特种膜等产品逐步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我们与西安工业大学、安康学院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生产的产品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鼎澈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加生说,公司已建成年产25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纳滤膜生产线。二期将建设年产500万平方米海水淡化膜、特种膜等产品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安康市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持续提升。

秦巴医药是安康市8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安康市、汉滨区共建中药材试验示范站,从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相关系列产品研发、药效成分合成调控、溯源体系建立等6个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赋能秦巴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科研人员观察组培苗


“科创企业、人才和资金等各类要素高效融通,开放创新的生态正加速形成。”吴世珍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打造更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幸福安康建设贡献更多科技力量。”(记者 董剑南)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