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组团式帮扶优势,“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显身手(十)

发挥组团式帮扶优势,“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显身手(十)

时间: 2023-12-11 16:4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引言:自2018年起,省科技厅围绕苹果、猕猴桃等全省特色优势产业,组建了18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聚焦“三覆盖两促进四个明显提升”目标,在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平台园区和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2022年4月以来,省、市、县的组织、科技、农业等部门联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为我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条件。各科技特派团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着力解决乡村产业中的科技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为推进我省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为了充分展示科技特派团服务风采,加强对好经验、好做法的总结宣传,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我们近期推出科技特派团专题系列报道,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精神和发展羊奶产业的指示要求,打通科技成果面向农村地区转化“最后一公里”,把关中建成全国双一流的“双奶源”基地,羊产业服务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创建奶羊产业振兴新模式,深入一线解难题,服务“三农”促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和成果供给。

“组团式”指导,服务基层群众到位。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总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不断创新帮扶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围绕全省奶羊产业分布,羊产业服务团共十余名专家教授通过校地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等多种形式到陕西各县开展服务活动,主动对接全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在淳化、陇县、富平、千阳、武功、阎良等20余个县区提供技术指导与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校地合作共创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昌奶绵羊试验示范基地、延安肉羊试验示范基地、合水奶羊试验示范基地、陇县关中奶山羊产业研究院、千阳县种羊场等一批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一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结对式”帮带,培养本土人才到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团内专家始终把本土人才培养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与当地形成合力,研究确定帮扶机制和帮扶模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可接续的本土人才。羊产业服务团向当地农技人员、青年农民、致富能手传授技术知识,开展常态化科普技术培训100余场,培训人员3000余人,开设科技大讲堂40场,通过邀请农户实地考察、上门面对面交流、开设现场咨询窗口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开展奶羊饲养管理、精准营养、良种繁育等技术培训,实现了科研与生产零距离对接、团内专家与农户零时差指导、零门槛服务、零费用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新型农民,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对症式”诊疗,解决技术难题到位。羊产业服务团专家创建了奶羊产业振兴新模式,采用“培育成千上万个职业农民,兴办成千上万个家庭羊场”的方法,破解奶羊产业富裕农民,振兴乡村的难题。积极做好奶羊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奶羊养殖户整体科技素质。示范推广全日粮TMR饲喂技术,按奶羊不同生理阶段,做到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完善饲草料搭配、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奶羊生产模式,进一步促进全日粮饲喂技术的全面推广。引进优良奶羊种公羊,改良和提高奶羊品质、防止近亲衰退。推广奶羊舍饲高效育肥科学养殖技术,进行分阶段标准化、优化育肥技术、羔羊隔栏补饲、母仔同补等技术,培育优良种质资源,加快奶羊扩繁速度,为奶羊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在奶羊良种繁育、疫病防治、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并与产业“零对接”,让研发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通过采用两羊并举,乳肉并重,立足关中,突破陕北的方法,破解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短缺奶羊承载量低、产奶量差、抗病能力差、山羊季节性产奶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广阔乡村,是锤炼本领、展现风采的舞台。“哪里有需要,田间课堂就设在哪里,专家团队就出现在哪里。”下一步,羊产业服务团将会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农户牧场、企业乡镇,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