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组织科技人社三部门联动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十六)

我省组织科技人社三部门联动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十六)

时间: 2023-06-21 16:0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前言:为了深化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省组织、科技、人社三部门联动,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选取百个不同产业特点的行政村,精准选派百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产业帮扶、创新创业,鼓励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样板。我们推出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系列报道,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探索与借鉴。

躬耕沃土 奉献“三农”

——记科技特派员杨邦民

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一位奔走在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为群众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他就是宜君县农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邦民。他情系“三农”,汗洒黄土地,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用自己专业所长,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试验示范是良种筛选的基础

近年来,杨邦民始终坚持新品种试验示范,把良种试验示范作为新品种推广的基础,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从不间断。2023年在他的帮助下,引进春玉米品种40个,建立不同品种试验20亩,建立陕单650品种5335模式示范150亩。在五里镇马塬村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试验15亩,大豆品种筛选试验10亩,承担省级玉米5335提产增效试验8亩,示范陕单660、陕单650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40亩。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宜君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

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效益

2022年以来,杨邦民特派员参与部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配合省农技总站推广春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和5335技术模式22.09万亩,新增纯收入3562.54万元,总经济效益2237.81万元,春玉米种植密度每亩提高到5000株,从种植到收获,示范田实现了每亩节约成本160元,将过去人工收获变为机械化收获,为全县玉米产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项目实施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从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非常重视,毫不马虎。宜君县玉米种植面积大,推广5335技术模式就必须有相应的机械设备,才能完成作业。杨邦民对全县的玉米种植区域非常清楚,为了加大推广力度,他认真思考,结合本县地形地貌,与户县双永农机制造厂联系,生产适宜本地的小型5335播种机,经过多次改装,终于生产出仿形5335玉米播种机,通过实施,亩产由过去800公斤增加到850公斤,三层施肥法改变了传统施肥方法,肥料利用率提高5%,每亩节约成本160元。2022年,他参与的全省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和5335技术示范推广,荣获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真正做到了把项目实施作为抓手,推广新技术,为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在绿色田野上,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23年杨邦民特派员承担了刘家河百名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为了改变该村传统的种植习惯,他在该村组织春玉米技术培训2场,参训200人次。为了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引领作用,他在刘家河村建立了5335技术模式示范基地50亩。他主持的农业部玉米绿色发展项目,在全县建立千亩示范方20个,面积达到2万亩。目前,他指导种植的玉米长势良好,在田间地头,百姓们总是能够看到他指导的身影,从不叫苦叫累,彰显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三农”情怀。

躬耕沃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近年来,杨邦民特派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多次为铜川市中药材技术培训讲授课程,不论哪个县,哪个村,只要有需要讲课的时候,他从不推辞。2019年他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被省园艺站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被授予“铜川市扶贫最美劳模”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杨邦民没有骄傲,不论在田间地头、脱贫攻坚,还是在抗疫一线,都有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躬耕沃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