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树不容易,一定要继续走在前列。”这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时任党委书记傅企平颁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证书时的嘱托。现任滕头村党委书记的傅平均告诉笔者,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曾4次来到该村考察。
滕头村并不大,只有358户、890人,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但就是这样一个小村,改革开放的40年间先后荣获“全球生态500佳”、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70多项国家级以上桂冠。
“是改革开放焕发了我们村的生机。”每当提起40年前的往事,老支书傅嘉良仍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那是一个暖洋洋的冬日,时任滕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被《人民日报》一篇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凭着多年的农村基层领导工作实践养成的敏感性,他的双眼紧盯着报纸上那一行沉甸甸的字: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开展多种经营……
“一定要把中央的政策用好。”傅嘉良立即与大伙商量:“我们先拿出四亩旱地,办个花卉园艺场试试看。”由于有过去村办菌种场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的教训,傅嘉良不敢大意。就这样,不甘心穷下去的滕头人,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新的尝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滕头人心里更有了底。花卉园艺场栽培的五针松、茶梅、君子兰等众多名贵花卉在市场上一路畅销,园艺场面积迅速从4亩发展到了62亩。随着政策持续放开,1979年秋,滕头村办起了首个村级企业——滕头服装厂,随后一发不可收拾,第一个针织厂、第一个花岗石厂……
滕头人的肚皮圆了,腰包开始鼓了。1986年底,滕头全村252户人家从泥墙屋、草屋、祖传的破旧小平房,全部迁入了由村统一规划、建造的崭新农家楼。
此后,就在许多地区为招商引资绞尽脑汁时,滕头村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中外客商纷至沓来。面对高额的回报,滕头人却破天荒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村级环境保护委员会:所有引进项目事先必须经村环保委严格审核,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谈到村环保委,村民傅央改记忆犹新,“最初审核的是一位外商的造纸厂项目。外商承诺年投资回报率可达30%,但环保委发现该项目会带来严重污染,就给一票否决了。这在当时遇到了来自不少村民的反对声,我也站在反对队伍里,心里想着,把送上门来的钱往外推,这也实在太傻了!”
为此,村党委对症下药,一家一户地做工作,把环保专家请进来讲课,让大家了解污染的危害。有的人还是不理解,村党委又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去,去污染严重的地方和环保先进地区包括新加坡进行对比考察,使村民、干部的眼界大开,观念得到了更新,自觉自愿就反对这些高污染企业了。傅央改的想法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据了解,从1993年成立至今,村环保委硬是没有让任何一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进村,已累计一票否决了50多个项目。
2005年,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滕头人奔走相告,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对村里下一步怎么走心里更有数了。该村划出几十亩地作为旅游区,种上花、搭起亭子,用苗木塑造出各式动物造型,向游客开放。成群结队的四方游客买着当时还是五元钱一张的门票涌进村里。村里的黄花梨、草莓、鸡蛋等农副产品也被游客争相购买。滕头村民个个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的参与者。仅仅过了3年,旅游区一年收益便超过200万元。旅游区的规模逐步扩展,与村里新建的联排别墅相互映衬,形成“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美好画面。
“在我们滕头,正像总书记说的那样,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哩。”说这话时,傅平均脸上满满的自豪。他告诉笔者,不久前,村里新出台了规划,在2019年底前,取消滕头村国家5A级景区门票,用小火车线路将滕头村与塘湾村、傅家岙村等7个村打通,形成占地16.7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打造经济联合体。同时,引进专业团队规划建设10个农文旅融合的庄园,形成一个以滕头为圆心不断扩大的生态休闲旅游综合体,带动周边村民创业,实现增收。(周霖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