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项改革”②|破解“不想转”:依据成果转化效益可申报高级职称

[ 索引号 ] 11610000016000208K/2022-00474 [ 发文字号 ]
[ 成文日期 ] [ 发文日期 ] 2022-04-15
[ 发布机构 ] 省科学技术厅 [ 效力状态 ]

聚焦“三项改革”②|破解“不想转”:依据成果转化效益可申报高级职称

时间: 2022-04-15 08:5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解“不想转”难题 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

在2022年度的职称评审工作中,西北工业大学已有6人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序列高级职称。随着“三项改革”的推广,陕西还会有更多从事成果转化的人才,评上高级职称。

“在现行的职称评价体系中,高校职称评审更注重论文、项目、奖项等方面,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后产生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在职称评审中认可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同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员也缺少相应的晋升通道,工作积极性难被调动。”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认为,解决“不想转”的问题,亟待建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吸引、凝聚、稳定优秀人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人才评价要突出能力、业绩和贡献导向,技术转移人才要建立符合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特点的专门人才评价制度,鼓励更多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名利双收。”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说。

结合国家“破四唯”的改革要求,《实施方案》明确技术转移人才参与职称评审的两条成长路径和评价标准,对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新技术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工作的高校教师,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教学科研型”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专职服务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人员,纳入工程序列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推广本单位科技成果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过程中所作贡献,以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

“我们将以此次职称改革为抓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我校已在新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中专门新增了社会服务型序列。下一步,我校还将制定符合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评审条件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评价,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技术转移服务队伍。”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

(陕西日报记者张梅)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