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郑晓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专项支持治疗儿童罕见病药物B2B研发的提案》(第58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高度重视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组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部署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搭建相关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举措,不断提升医药和医学领域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培育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以政策为引导,释放创新动能
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三项改革”向医疗机构延伸推广,加快推进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鼓励支持医药企业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促进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药物研究等科研成果中试熟化;着力打造中医药产业聚集区等省级秦创原未来产业园区,构建贯通“科研-中试验证-孵化-产业应用”链条产业创新“小生态”;部署实施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全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制定《陕西省促进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等 7个《工作指引》,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强化医疗健康领域在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和优化配置,指导医疗机构等试点单位依法依规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提升成果转化效益。
二、以项目为牵引,提升科研攻关能力
“十四五”以来,组织省内优势科研力量申报生物技术和医药方向国家项目,推荐申报63项,获批立项11项,支持经费1.94亿。在省级科技计划中,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加强医药领域布局,重点引导创新药研制、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新型疫苗研发等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立项415项,支持金额7631万元。通过项目部署,攻克一批医药领域共性关键技术,为医药产业高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如2018年和2021年,省科技厅分别支持西安新通药物开展“1.1类乙肝靶向新药HTS临床前研究”和“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技术研究,其直接成果创新药“新舒沐”于2024年10月22日获批国家I类新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40036),实现我省I类创新药零突破。
三、以平台为支撑,夯实创新能力根基
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等创新药物研究中心16个、临床医学中心13个。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医药研究与转化、生物技术中试研究等生物技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7个。建设引智示范基地6个,支持经费100万元。建设8支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其中2023年认定的西北大学与陕西鸿道生物分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即为抗癫痫候选药物93S-1研发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0支,评定技术领域杰出青年7人,青年科技新星10人。
四、以“三项改革”为契机,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一)创新路径,释放科创活力。支持大学科技园、专业化科创服务机构等作为“技术托管”平台,促进成果加速转化。省人民医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平台,与学校医工交叉、牵线合作,组建“技术+转化”双团队,孵化创办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肠鸣音监测技术开发。
(二)集群转化,形成产业合力。依托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优先承接“三项改革”科技成果,按产业领域集群式转化。联合省卫健委等印发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全省53家“三甲”医院全部纳入试点范围。交大一附院推动院内试剂等成熟临床技术集群式转化,逐步形成“科技成果+产权改革+种子基金+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全链条转化体系,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9家,成果转化收入1400万元。
(三)应用牵引,促进产业创新。聚焦八大领域25个重点方向,构建“技术驱动+场景拉动”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提供专业化应用场景,累计孵化企业346家,协助企业获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46个,企业融资超过16.5亿元。
(四)集成科创服务,推动转化扩能。一是加快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西安高新区设立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成功孵化金磁纳米生物、迈格纳特医疗等多家企业。二是优化“路演”。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成果、产品、场景、金融等“三项改革”系列路演活动。三是科技金融赋能“三项改革”。联合省委金融办等制定发展科技金融《50条措施》,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工作指引》。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与工作任务,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持续推动医药研发领域共性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协同开发和质量标准构建。依托儿童疾病防诊治领域3家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尤其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北),引导开展基于新原理和新机制的罕见病治疗干预策略研究。依托新建和已有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扶持临床急需、亟待进入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阶段、有望取得“临床批件”的治疗儿童罕见病药物项目。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持续开展常态化路演,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动“三项改革”向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省属科技企业等延伸。三是扎实推进科技金融与“三项改革”协同增效。深化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积极与省财政沟通,整合壮大政府类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7日
(联系人:孙悦,电话:029-8729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