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5〕117号

时间: 2025-08-25 10:5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中国民主建国会陕西省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省级实验室建设的提案》(第16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厅高度重视您的建议,结合我省当前的科技发展需求及实验室建设现状,现就您的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一、省级实验室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空天动力、含能材料、新材料、旱区农业、能源5家陕西实验室,235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5家陕西实验室是我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培育战略科技力量,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及助推陕西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235家省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高校172家,企业33家,科研院所14家,医疗机构16家。2024年,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项目1917项,承担省部级项目2200项,授权发明专利3569件,发表SCI收录论文10733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21项,转化科技成果1555项,转化金额约57.66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省级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在推动陕西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您提到的省级实验室建设的相关问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优化战略布局,强化需求导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陕西优势特色领域,布局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实验室能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基础研究实验室,同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应用型实验室,促进“从0到1”突破和“从1到N”转化;依托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差异化布局,形成“核心引领+区域联动”的创新格局。

二是完善考评机制,提升运行效能。基础研究类实验室侧重原创成果和论文质量,应用型实验室侧重技术转化和产业贡献,避免“一刀切”考核;建立年度评估制度,对连续不达标的实验室限期整改或摘牌,优胜劣汰;将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产业化率、企业合作项目等纳入考评,激励实验室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经费支持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共享研发成果;推动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等支持实验室项目,探索“先投后补”等模式,吸引社会力量资助实验室建设。

四是构建实验室发展新生态,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数据等资源跨实验室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支持实验室与秦创原、高新区等载体联动,加速技术孵化与企业对接;设立实验室专项人才计划,赋予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创新活力。

五是培育高水平人才团队,赋能产业发展。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支持实验室以项目为抓手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聚焦“高精尖缺”,加大引智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高端科学家和青年科技人才。建立实验室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推行“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支持实验室围绕我省34条重点产业链,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引领孵化新兴产业。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期待您继续为我省的发展建言献策。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11日           

 (联系人:王莹,电话:13991366589)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