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9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96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5〕120号

时间: 2025-08-22 11:5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于文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秦创原平台能级、加快建设创业创新聚集区》提案(第19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3月秦创原启动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各部门积极融入,围绕建平台、促转化、引人才、育企业、聚产业、强服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进一步重塑科创体系,蝶变科创生态,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步伐不断加快。2024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2020年提升3.81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较2020年提升14.62个百分点、全国排名提升17位、居全国第8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创新指标近四年年均增速30%左右。

一是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秦创原网络平台推进757家科研机构、17330台(套)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

二是优化“三项改革”线上路演平台功能。常态化开展成果、产品、场景、金融等“三项改革”系列路演活动,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等形式,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线下路演748场次,路演推介项目9935项。

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广“校招共用”引才模式,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362人;编制人才目录清单,为34条产业链匹配科技人才;推进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双千计划”;支持校企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91支,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四是深化“一总多区”协同创新。推广“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模式,安康、铜川、商洛、榆林等5地市在总窗口建设飞地孵化器,围绕关中、陕南、陕北科技资源禀赋,支持打造21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采纳您的建议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秦创原建设效能。完善大型仪器共享、创新券奖补、研发服务等政策,扩充秦创原网络平台数据类型(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及数据量,引入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机构,丰富网络平台功能和服务手段,不断提升资源整合力度、广度和服务效能。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常态化对接,不断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资源,高质量建设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

三是推进科技金融与秦创原建设、“三项改革”协同增效。深化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整合壮大政府类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四是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更好发挥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和秦创原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撑西安—咸阳一体化和关中、陕北、陕南协同发展,强化与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协同联动,提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水平。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15日       

(联系人:张新楼,电话:029-87294932)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