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郭小卫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机制创新、生态赋能、全链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提案》已收悉。
2021年3月,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聚力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总引擎,已出台两轮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2024年底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94万家,分别是2020年的3.71倍、3.13倍,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14家、北交所上市(过会)6家。光子产业形成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产业集群,聚集企业300余家、产值突破350亿,炬光科技、莱特光电、源杰半导体相继登陆科创板。
一、您在提案中提出“建立需求导向的精准对接机制”。
1.举办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系列路演活动。分类举办高校院所专场路演、重点产业链系列路演等活动637场次、路演项目7530个、融资超过62亿元。通过“以演代评”方式对落地转化的120个项目给予5533.8万元后补助支持。其中,举办月度专场共54场,涉及光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输变电设备、无人机、半导体集成电路、钛及钛合金、氢能、智能终端、新能源乘用车、传感器及物联网等多个产业链,累计路演项目310项,推介项目452项。自常态化路演活动实施以来,路演、推介项目中有79项获得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67.18亿元。
2.推行“揭榜挂帅”需求征集。深入“链主”企业、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等,组织开展“极宏观、极微观、极端条件、极综合交叉”方向专题调研,凝练重点产业技术难题。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高质量科技项目库,已入库项目4113项。部署2024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67项、经费3.415亿元。常态化组织“揭榜挂帅”攻关,完成13个“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围绕我省34条重点产业链,发布“揭榜挂帅”课题榜单。
二、您在提案中提出“创新校企协同转化模式”。
1.实施产业教授双聘制度。启动实施科技人才在高校院所和企业间双向流动“双千计划”,企业选聘“科技副总”197名,3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聘任“企业导师”1087名。“校招共用”模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362名。省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对其与在陕企业横向合作、联合龙头企业在陕注册实体研究院、在陕孵化培育企业等进行奖补,已兑现2023年奖补1.34亿元。
“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创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91支,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加速先进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
2.积极探索多元路径。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推动改革,探索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西北有色院探索“三位一体(科研、中试、产业化)、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母体控股”发展模式,累计培育45家科技型企业,其中7家上市公司。西安光机所投资孵化科技企业539家、总估值6587亿元,其中在陕孵化企业116家、总估值1091亿元。西北工业大学将388项专利技术作价7.11亿元,参股成果转化企业72家,其中7家省级“链主”企业,通过退出股权获得成果转化收益30.66亿元。西部科技创新港与223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成84个企业主导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推广科技成果1600余项,在陕孵化企业213家。陕煤研究院实施技术攻关与产业化600余项,开发高技术产品100余种,实现成果转化收益33亿元。加大新版“20条”政策宣传力度,推动“三项改革”向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省属科技企业等延伸。推动西安、咸阳等地因地制宜开展“先投后股”试点。
三、您在提案中提出“构建全要素保障体系”。
1.设立省级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新版20条,会同省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等部门出台“三项改革”《若干财政措施》、科技金融“50条”、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实施方案》等文件,围绕创投基金、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资本市场等方向,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加大科技金融激励力度,增强各类金融资源支持秦创原建设的服务保障能力。
2.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链。在天使风投引导方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5.592亿元,设立23只子基金,总规模55.579亿元,投资科技型企业404家,子基金参股企业中已有杨凌美畅等7家企业上市,在辅导20余家。被投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80%以上,60%以上企业实现后续融资。在拨改投引导方面,探索“先投后股”,重点支持“三项改革”科技成果,先期以项目形式“投”入企业,在企业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后转为“股”,“适当收益”后逐步退出。目前在西安、咸阳开展试点,首批支持24个项目324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63亿元。在科技贷款引导方面,出台“秦科贷”风险补偿政策,重点为高企和拟上市重点培育科技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补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15家合作银行累计发放贷款644.75亿元,拨付风险补偿资金303.13万元。在探索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方面,以企业创新积分评级为基础,为科技企业匹配对接金融资源。2024年累计向科技部推荐3687家科技型企业,经创新积分评级后向金融机构推送1739家,累计获得再贷款24.13亿元。
四、您在提案中提出“升级专业服务体系”。
1.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近年来,我省围绕技术经理人“培训、使用、激励”,202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陕西省技术经理人认定工作指引(暂行)》,全省共有1200名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晋升职称,拓宽职业晋升路径。2023年我省启动技术经理人认定,目前已认定1292名技术经理人。2025年3月,遴选出104名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参与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技术经理人。今年以来,已开展初级、中级共三期,培训800余名技术经理人。
2.建设一批平台。一是培育专业化中试平台。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2024年6月省科技厅下发了《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实施意见》(陕科办发〔2024〕19号)。同年,经组织申报、评审、现场考察等环节,批复建设“陕西省智能无人机系统中试基地”等14家中试基地。截止目前,我省共有24家中试基地,今年计划布局建设10家中试基地。二是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2021年,省科技厅印发《陕西省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明确了创新联合体是围绕我省优势产业链,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任务,由骨干龙头企业牵头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目前我省已陆续批复创新联合体31个。三是组织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工作。根据《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认定工作指引》,组织完成100个建设类和培育类新型研发机构的会议评审和现场考察,组织认定了“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36个,总数达到59家。组织认定11家创新联合体,总数达到31家。
五、您在提案中提出“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一是稳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2024年6月,成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主任,省委副书记和分管科技工作的常务副省长任常务副主任的省委科技委员会,加强对全省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建立省委科技委领导下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组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暨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专班,进驻西部科技创新港靠前办公,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落实。
二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牵头抓总、专项小组统筹协调、工作专班具体推进的一体改革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实施方案》,部署实施一体改革试点,推进西部科技创新港、杨凌示范区等区域,光子、新材料等产业创新聚集区以及10余个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和大学科技园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先行先试,在载体平台建设、政策路径设计等方面探索实践。西部科技创新港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227家龙头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85个校企联合平台,就地孵化企业214家。
下一步,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点火器,加快畅通具有内生动力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新模式。
感谢您对省科技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8日
(联系人:黄超,电话:87294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