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金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我省生物制造产业的提案》(第193号)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对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生物技术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前沿技术,对医疗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农林水产、制造业乃至军事等领域都将产生变革性影响,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重点领域。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高度重视我省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科技创新工作,按照《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生物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陕发改高技〔2024〕1799号)要求,通过组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部署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搭建相关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举措,不断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和生物育种等领域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培育生物新兴融合产业。
一、以项目为牵引,支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十四五”以来,组织省内优势科研力量申报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向国家项目,推荐申报63项,获批立项11项,支持经费1.94亿。立项项目涉及绿色生物制造、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前沿生物技术、生物安全技术等领域。通过省级科技计划,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加强生物技术布局,重点引导生物育种、生物材料、合成生物、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立项659项,支持金额8691万元。
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发效应,促进了生物科技领域技术创新。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基于基因筛选的陕北白绒山羊选育提高与配套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空军军医大学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功能性脑病的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的细胞时空信息的核酸编码分析研究,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西安海关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及安全防御体系构建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蓝晓科技联合申报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检测用多孔高分子材料结构调控及制备关键技术,获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二、以平台为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能力储备
通过构建梯次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实现科技资源集聚与效能释放。
(一)深化产学研协同,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聚焦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业转化”三级平台网络,建设陕西省中医脑病学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等创新药物研究中心16个、临床医学中心13个。建设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二)优化创新生态支撑。建设生物医药研究与转化、生物技术中试研究等生物技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7个。建设引智示范基地6个,支持经费100万元。建设8支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科技创新团队10支,评定生物技术领域杰出青年7人,青年科技新星10人。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技术经理人学院,起草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三、以“三项改革”为契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一)完善制度,激发创新源头。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制定单列管理《操作指引》,明确单列范围、内容、程序,形成“转化前—转化中—转化后”全流程的资产单列管理体系。《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4》显示,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数位居全国第3。
(二)创新路径,释放科创活力。支持大学科技园、专业化科创服务机构等作为“技术托管”平台,为改革单位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全链条转化服务,促进成果加速转化。省人民医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平台,与学校医工交叉、牵线合作,组建“技术+转化”双团队,孵化创办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肠鸣音监测技术开发。
(三)集群转化,形成产业合力。依托21个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优先承接“三项改革”科技成果,按产业领域集群式转化。2024年引进科创类重点项目292项,总投资823亿元,面向光子、氢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聚集区,实施“四链”融合项目83项,资助金额7810万元。联合省卫健委等印发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全省53家“三甲”医院全部纳入试点范围。西安交大一附院推动院内试剂等成熟临床技术集群式转化,逐步形成“科技成果+产权改革+种子基金+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全链条转化体系,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9家,成果转化收入1400万元。
(四)应用牵引,促进产业创新。根据省发改委印发加快场景创新建设《工作指引》,聚焦八大领域25个重点方向,构建“技术驱动+场景拉动”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提供专业化应用场景,累计孵化企业346家,协助企业获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46个,企业融资超过16.5亿元。
(五)集成科创服务,推动转化扩能。一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技术细分领域,加快38家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西安高新区设立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成功孵化金磁纳米生物、迈格纳特医疗等多家企业。二是优化“三项改革”线上路演平台功能,上架科转项目、科技成果、金融产品等11991项。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成果、产品、场景、金融等“三项改革”系列路演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655场次,线下路演项目7730个,融资超过63.5亿元。通过“以演代评”方式对落地转化的196个项目给予8970.6万元后补助支持。三是科技金融赋能“三项改革”。联合省委金融办等制定发展科技金融《50条措施》,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工作指引》,指导西安、咸阳分别配套制定“先投后股”资金《管理办法》,遴选22个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63亿元。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与工作任务,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攻克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技术。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加强生物技术布局,推动生物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协同开发和质量标准构建。二是用好“四链”深度融合对接耦合图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常态化对接,以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为抓手,吸引集聚创新资源。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加快推动生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持续开展常态化路演,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动“三项改革”向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省属科技企业等延伸。四是扎实推进科技金融与“三项改革”协同增效。深化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整合壮大政府类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五是加大人才团队培养力度,储备科研攻关力量。依托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围绕生物芯片、纳米生物、光遗传学、类脑计算与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我省生物制造产业持续发展储备科研力量。
再次感谢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1日
(联系人:孙悦,电话:029-8729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