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6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66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5〕87号

时间: 2025-08-19 15:4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周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及壮大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的提案》(第36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总牵引,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动力,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我省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科技金融等惠企政策服务迭代升级,民营科技企业量质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企业向“高价值、高成长、高能级”跃升。2024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94万家,分别是2020年的3.71倍、3.13倍,全省累计认定省级瞪羚(潜在)企业1052家、“专精特新”企业1627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6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达到5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69.6%,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31家、数量居西部第1位,科创板上市14家,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6家。截至2025年2月,全省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较2019年底的13家增长至33家,其中7家为科创板企业,占全省上市公司比例由26.5%提升至40.2%。

下一步,我厅将协同相关省级部门和地市进一步强化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培壮民营科技企业规模,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激发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整体效能。

一、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等在技术创新决策和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产业需求,凝练技术难题,靶向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吸纳更多来自企业的高层次专家参与科技咨询。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等牵头承担中央、地方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鼓励校企、院企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布局一批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在项目、人才、资金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高质量建设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支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参与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实施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支持聚集区内引育一批高能级科创孵化器,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促进聚集区内各类创新要素协同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转化—催化—孵化—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

三、纵深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用好用足20条政策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探索。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统筹推进50项具体任务落地落实,着力打通制约一体改革发展的堵点卡点。推进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双向流动。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健全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攻关机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攻关。

四、营造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动态更新“四链”深度融合对接耦合图谱,用好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双向快速对接响应机制,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招引、融资对接、科技招商等提供科学指引。强化秦创原总窗口示范带动作用,优化提升服务效能。针对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痛点,支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更好赋能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整合政府类投资基金,健全尽职免责规定,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8月4日       

(联系人:陈雅,电话:029-8129467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