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5〕68号

时间: 2025-08-05 10:4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孙武斌常委: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提案》(第239号)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指导支持!您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优化人才政策,聚集高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健全保障机制,营造创新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我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围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健全“五个体系”的工作部署,设立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专项小组,由省科技厅承担联络员单位职责,与省委组织部、省委金融办、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协同,认真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任务落实。下面,围绕您的提案建议,结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工作落实,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案建议“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以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提升创新能级,以深化“三项改革”为抓手提速创新转化,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提优创新生态,全力推动创新提效、开放提级、转化提速。布局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旱区农业、能源、新材料等5个陕西实验室,先后部署23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用好新20条政策,落实“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尽职免责”等创新举措。推进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布局建设了一批科创孵化平台聚集了一批在孵企业团队,形成了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生态圈。下一步,坚持以深化“三项改革”为牵引,破解改革难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和高效能转化。一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支持杨凌示范区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持续加大对重大创新平台的投入力度,推进陕西实验室建设,优化省重点实验室布局。二是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共享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水平。 三是持续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持续推动“三项改革”向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延伸,鼓励中央在陕单位通过“提榜挂帅”改革任务、“打包托管”成果、合作转化等方式适用改革政策、推动技术溢出。四是持续健全“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提升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依托技术经理人学院常态化开展培训,提升技术经理人队伍专业化水平。发挥国家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水平。

二、关于提案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省科技厅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布局组建了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重点产业链技术难题,47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航空航天、无人机、增材制造、旱作农业等领域技术处于全球前列。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强化科技攻关,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着力强化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攻关。持续优化调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更加聚焦对秦创原总窗口、“三项改革”、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等重点工作的支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用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方式,强化科技计划项目评估问效,着力提升省科技计划项目中来自企业的技术需求数、企业承担项目的资金量比例。另一方面,以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为载体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编制完善21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创新资源、技术需求、科技招商和支持政策清单,优化产业链布局,引导企业聚集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完善“四链”深度融合对接耦合图谱动态更新工作机制,协同梳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现状和需求,组织常态化对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人才之间供给和需求的对接通道。修订《陕西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推动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

三、关于提案建议“健全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列为全省“八场硬仗”之首。专项小组研究建立任务台账、制定打好硬仗方案,以打好一体改革硬仗为抓手统筹推进一体改革任务落实。组建省级工作专班进驻西部科技创新港,抓协调、抓对接、抓落实,推进打造示范样板。部署科教资源聚集区域、产业领域、单位、平台、项目共5类一体改革试点,分类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模式。坚持边改革、边探索,围绕促进打通、实现互认、深化实施、加大激励等目标,适时修订政策措施,以政策创新巩固改革成效、推进改革实施。《中国组织人事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整版刊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展情况和体会文章。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专项小组作用,有力推进一体改革任务落实。一是持续抓好统筹协调。推进专项小组高效运行并发挥作用,有效协同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金融等各部门力量,统筹财政经费保障,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结合试点探索,视情出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持续推进任务落实。围绕完善科教协同育人、学研协同用人、科技与产业对接、金融与科技对接等机制,抓紧抓好高校学科专业调整设置、“双导师制”培养工程硕博士、“校招共用”引进高层次人才、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攻关、科技人才有序流动“双千计划”、省级科技创新母基金组建等工作。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报道。及时总结凝练全省上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典型做法,大力宣传陕西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事迹,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积极建言献策,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好的意见建议。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25日        

(联系人:李鸿剑,电话:029-81294883)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