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B类
签发人:姜建春
孙武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我省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提案》(第332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认真分析了现有陕西省创新联合体存在的问题,给出提高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和强化政策支持三条措施建议。经过我们认真研究,认为您的提案全面完整,针对性、操作性强,符合科技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地方发展需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创新联合体是由大企业引领支撑、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用、金各方积极支持的融通创新平台。陕西省2021年印发的《陕西省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提出:组建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任务,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内大中小创新单元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截至2023年底,陕西省以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为任务,先后组建“先进金属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等20个创新联合体。这些创新联合体目标一致、相互协同、内生动力强、创新效率高,在解决重点专项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追光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联合21个省内外创新单元,组建“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发了超快激光“冷加工”技术,突破了微米级节距切割难题,已应用于我国首颗先进天基太阳观测卫星研制。西安交大联合省内外13个科研单位,组建“国家医学中心医工交叉创新联合体”,独创细胞膜色谱技术,打破我国医药分析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产等领域,一款在线二维色谱分析仪已初步定型,有望量产。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演进,单个企业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产业链上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必须采用新的创新模式,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组织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陕西省已组建的20个创新联合体,通过交叉融合,产出了许多科研成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运行机制体制尚不健全,存在合作松散、短期、单一等问题,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二是存在重组建轻绩效问题,缺少规范的考评体系。三是对运行良好、成效显著的联合体长期支持政策尚待加强。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省科技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有组织科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战略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加强组织论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创新组织者的引导推动作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由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牵头,将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
二是探索组织方式变革,完善运行机制体制。将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鼓励创新联合体之间签订严格、规范的协议,有机连接各创新主体,明确牵头单位、核心层、紧密层和协作层,确定技术创新目标和任务分工,从法律层面明晰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形成统筹有力、衔接有序、运转高效、成效显著的创新命运共同体,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明确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可定向委托创新联合体承接;创新联合体及成员单位要主动参与产业战略规划制定,重大科技计划指南编制等工作;在创新联合体内开展机制体制创新,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活力激发、科研多元投入等,着力破解产学研融合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探索长期支持创新联合体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9月11日
(联系人:张岩实 电话:029-87294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