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谷孟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陕西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点的提案》(第54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科技厅以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西安“双中心”)为牵引,以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抓手,以实施科技型企业“四个工程”带动创新主体提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结合自身职责,省科技厅主要以下从五个方面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位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构建“省级统筹决策层—省级协调推进层—市级实体执行层”的西安“双中心”实体化推进、实质性运行三级组织构架,建立部省联动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动态库,开启常态化征集建设项目新机制。推动2024年度西安“双中心”115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梳理重大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48项。二是实施“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行动,加速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截至6月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达到9.3万项,完成成果转移转化达到2.5万项,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1572家。分级分类举办路演活动124场,推介发布项目668项,线上路演平台入库项目达到4000项。三是实施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新材料、光子、氢能、智能网联、现代中医药、无人机等18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四是高标准建立科技项目库,分批次启动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科研专项资金向企业倾斜,企业牵头项目资金占比超过70%。从部署科技计划项目进展与验收情况来看,上半年依托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和各类创新平台,已攻克489项技术难题。其中:突破技术瓶颈44项、取得国际/国内领先54项、实现国产替代8项、填补国内空白23项。我省民营企业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隆基绿能再次刷新单晶硅光伏电池、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及商业化M6尺寸晶圆级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27.30%、34.6%、30.1%);西安中创云图研发出国内首个超宽带变频探地雷达。五是围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子、新材料、氢能、富硒农产品、生物医疗等我省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好秦创原总窗口示范引领作用,启动部署总窗口“四链”融合项目。
您提出的建议,对于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建设性作用,我们将结合省科技厅职责积极吸纳,推进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细化各类支持政策措施,持续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分类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二是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贯彻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新版20条政策,推进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伸拓展,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通过路演与产业金融有效对接。三是建好用好秦创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优生态。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作用,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效能,打造高能级科创孵化载体,放大重大创新平台溢出效应,加速科技型企业梯队成长,增强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四是打造秦创原未来产业聚集区。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未来(新兴、特色)领域,重点培育建设20个左右产业创新聚集区,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构建贯通“科研—中试验证(应用场景)—孵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的产业创新生态,强化溢出、辐射、带动效应,支撑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五是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安排部署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金深度融合,鼓励民营企业联合高校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引领性技术创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吸引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六是启动实施秦创原总窗口“四链”融合重点专项,强化总窗口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七是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八是推进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措施,争取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二期),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大力引导科技创新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最后,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23日
(联系人:高阳 电话:029-81884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