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728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728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4〕147号

时间: 2024-08-20 16:5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王春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咸-兴-武”科创走廊与交大(西部)创新港协同发展的提案》(第7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围绕支持“咸-兴-武”科创走廊与交大(西部)创新港协同发展,省科技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西安—咸阳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一是鼓励引导两市一区依托各自科技资源禀赋和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加强对接合作。指导西安、咸阳两市科技局联合印发《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要点》,签订《推动协同创新、带动错位发展合作协议》及《科技人才项目协议》。二是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科技创新。制定印发《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培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咸阳、西咸新区布局氢能、光子、智能网联、中医药、电子显示等一批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提升产业能级。三是加强两市一区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支持。印发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等,发布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新版政策。支持咸阳联合西咸新区共同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产业链专场等路演活动,并以“以演代评”方式给予支持。

二、支持咸阳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一是将“咸阳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纳入秦创原“一总多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支持咸阳高新区享受秦创原总窗口政策。支持咸阳与总窗口设立“双向飞地”,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咸阳积极融入秦创原区域协同科创服务体系。二是与咸阳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打造咸阳高新区—兴平—武功科创走廊。支持一批先行区内转化的科创企业项目,拨付资金1000万元。实施厅市联动项目,支持咸阳新型电子显示产业发展,支持资金1500万元。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咸阳围绕输变电产业加强产学研融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咸阳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三是支持咸阳国家高新区发展和省级高新区创建。2023年,咸阳高新区在高新区考核评价中表现优异,以省政府名义通报表扬,并给予500万元资金奖励;指导支持武功、礼泉、兴平3家同批次成功创建省级特色高新区,并分别给予100万元资金奖励。2024年1月,指导支持渭城区、泾阳县成功创建省级特色高新区。四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在咸阳布局创业湾立体联动“孵化器”、西北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和智汇原、临空智港等成果转化“加速器”等孵化转化平台,咸阳市2023年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0家,均实现大幅同比增长。

三、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一是支持咸阳与西安交通大学加强校地合作,省科技厅联合咸阳市科技局组建工作专班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强化省地校协同,支持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咸阳市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编制印发《咸兴武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及《2024年市校合作工作要点》。二是推动咸阳市与西安交通大学加强人才合作,建立“校招共用”合作关系,共建“三池一机制”等,加强各类科技人才交流,对招引人才落实政策支持。三是支持咸阳加强校地项目对接,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省内重点高校院所派驻科技经纪人,开展项目落地对接活动,目前在咸转化落地的西安交通大学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达到30项。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部署实施秦创原总窗口“四链”融合科技项目,支持西安交大、西咸新区、杨凌示范区、咸阳高新区聚焦重点产业链,以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牵引,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持续放大“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西咸新区在秦创原总窗口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鼓励开展“先投后股”试点。三是支持咸阳与西安交通大学加快推进渭河北岸转孵区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要素在转孵区聚集,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转孵区落地。四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会同相关省级部门强化对“咸-兴-武”科创走廊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放权赋能,释放“咸-兴-武”科创走廊发展活力。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19日        

 

(联系人:陈雅  电话:029-81122912)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