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92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292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4〕146号

时间: 2024-08-20 16:5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蒲小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现双中心与秦创原有效协同形成科创体系系统解决方案的建议》(第29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科技厅聚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立柱架梁、夯基垒台,打造全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原,为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原上筑峰”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单位扩大至156家,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达到9.3万项,完成成果转移转化达到2.5万项,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达到1572家,576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打造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和“新双创”三支队伍,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支。三是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提供全链条服务,共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89个,各类载体在孵企业及团队近2万家。四是编制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耦合图谱,围绕重点产业链凝练技术难题,靶向部署“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2023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00余项,解决“卡脖子”难题50余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五是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39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80%以上,推动6家企业上市。落实“秦科贷”风险补偿,15家合作银行共发放“秦科贷”314.46亿元。支持2024年拟上市科技型企业14家,金额1340万元。推动发布总规模近20亿元的秦创原空天动力系列基金,助推空天领域优质科技成果在陕落地转化。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发力推动西安“双中心”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协同发展,以建好用好秦创原推动创新生态优化,以西安“双中心”建设推动创新能级跃升。

一、聚力建设西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长波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依托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提供技术创新策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在陕央企、省属国有企业、民营科技龙头骨干企业,聚焦产业发展需求,联合高校建立实验室,创新由企业提出、实验室组织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方式。

二、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贯彻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新版20条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推动“三项改革”政策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不断壮大“三支队伍”数量,推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深入挖掘我省科教等资源优势,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动能,精准对接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在内的科技成果并推动转化应用,加速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从“书架”走向“货架”。

三、加快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已布局的新材料、氢能、智能网联、无人机等18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培育认定一批高能级科创孵化器,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促进聚集区内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施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支持聚集区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积极推动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19日        

 

(联系人:陈雅  电话:029-81122912)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