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刘云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联合、育优才、打造校企合作“N1M”体系》提案(第56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校企全面合作‘N1M’体系”的建议
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工作。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新设立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旨在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作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聚焦产业化、攻克重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为目的,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的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更好的促进“企业-高校-人才”等要素融合聚集。目前已培育建设近7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两年多来,433人获得职称晋升,取得知识产权授权2605项,363项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多数项目进入了试验试制、关键技术攻关阶段,部分项目已产生经济效益。下一步,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跟踪梳理,开展“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充分释放校企合作效能。
二、关于“依托‘N1M’激发创新持续动力,各高校在‘N1M’体系下成立产业创新学院”的建议
探索校企联合新模式。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已率先探索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1121”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引进央企和头部民企(企业作为需求、投入、管理和转化主体)入陕,与国家电网、华为等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签约197家战略合作平台,建成77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实施联合攻关项目615项、经费5.14亿元,推广科技成果1600余项,在陕就地孵化高技术企业209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成果转移转化“三项改革”,依托校企共建新型联合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科技成果转化潜能,激发创新持续动力。
三、关于“依靠‘N1M’强化产学研用创新”的建议
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牵头建设59个新型研发机构、173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17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3个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牵头承担的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金占比超过70%,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023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等9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10,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居全国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7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位居全国第2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数较2022年上升8位,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将培育建设30个左右高能级孵化载体,高标准建设20个省级大学科技园,根据您的意见建议,大力推广“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集群式孵化科创企业。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9日
(联系人:张新楼,电话:029-87294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