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姜建春
刘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挑战杯竞赛成果孵化落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以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放大“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深入挖掘我省科教等资源优势,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动能,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优势,充分释放高校科研人员动能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制定印发推广“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深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及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断构建完善政策体系,破解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二是不断增量扩面,拓宽适用范围。自2022年3月,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以来,我省试点单位从75家增加到156家,从全省理工类、综合类院校扩大至省属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防科研单位,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达9.3万项,实现转移转化2.5万项,新增创办领办企业1572家,576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实现职称晋升。三是创新工作举措,提升转化效能。搭建“三项改革”线上线下路演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计划项目,探索通过“以演代评”等多种方式给予优质项目资金补助。举办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活动100余场次。
二、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引领,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
一是连续十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出台实施“优先立项”“以赛代评”等奖励政策,支持参赛项目900个,金额超1.6亿元。60余位项目完成人通过职称评定“绿色通道”晋升副高级职称。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等,推动项目团队与企业、投融资机构精准对接。二是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分类举办全省高校院所专场路演、重点产业链系列路演等活动,近三年全省常态化举办成果路演、校企对接等活动2000余场次,帮助路演项目获得融资超过40亿元,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4.8万项、金额249.7亿元,居全国第4位。三是加强“需求端”与“供给端”对接,鼓励高校院所通过“揭榜挂帅”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能力。四是加强各类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提供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89个,各类载体在孵企业及团队近2万家。
三、不断优化科创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
一是不断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持续打造“三支队伍”,截至目前,累计认定技术经理人621名,采取“校招共用”模式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620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98支,“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个。二是不断加强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技术服务资源与科研需求精准对接。开放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8229家、创新平台580家,线上需求发布1646条,通过大数据匹配推荐服务及人工重点撮合形成订单1048份,合同金额突破5.3亿元。开展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10家。三是不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深入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制、科研经费“包干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贯彻落实好新版政策,做好政策解读,推广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建立常态化线上线下路演机制,全面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经验做法,推动更多高校院所等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二是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力营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充分发挥高校吸引聚集人才优势,采取“校招共用”“科学家+工程师”等模式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作用,支持科技企业发布研发需求,高校院所等研发平台发布科技成果,加强供需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持续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秦创原高能级科创孵化器培育,围绕促进创新成果应用,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诚挚希望您继续向我们提供宝贵建议。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8月15日
(联系人:陈雅 电话:029-81122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