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5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56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4〕72号

时间: 2024-07-29 11:1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型:B类

签发人:姜建春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建设的提案的答复》(第5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贯彻落实制造强省战略和陕西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有关精神,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的总体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推动我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来,省科技厅聚焦我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发展需求,通过部署“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企业(院所)联合项目、“三项改革”综合试点等项目支持了陕西省“两链”融合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重点专项、集成电路用环保型电子特气精制技术研究项目、陕西省“两链”融合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重点专项、集成电路封装用高性能铜钨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集成电路封装外壳用热沉材料及封装技术研发等一批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支持项目14项、支持经费2821万通过实施创新能力支撑计划支持科技创新团队1个,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支持经费140万元。

二是加快构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去年以来,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组建了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高可靠混合集成电路与器件检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成电路技术及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4个新型研发平台,支持经费580万元目前,全省围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组建了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24个实验室,建立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国家工程中心、陕西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各类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研究中心38个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中攻关。围绕我省34个重点产业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图谱梳理产业链构成和产业融合载体分布情况,建立企业资源、创新资源和关键核心技术“三张清单”。针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短板弱项,针对性的部署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支持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举措

通过认真分析您建议中提出的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我厅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契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面向我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一批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积极布局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聚焦制约我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产、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8英寸特色功率产线大容量存储器设计及测试技术功率器件和IGBT模块等特色封装技术,接续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

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应用领域,支持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化,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全面发展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及创新联合体,吸引凝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第三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

推进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省科技厅将统筹布局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充分发挥全省科教人才富集优势,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建立省市区协同共建机制,推出“一区一策”支持政策,积极构建贯通“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的产业创新“小生态”,以聚集区为核心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四是以秦创原平台建设为驱动,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探索平台+人才+项目等模式,扶持和造就一批高水平优秀创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人才团队的引进工作,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4722

 

   联系人:王小军,电话:18092867304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