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134号

时间: 2023-09-05 15:4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蔡煜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点支持汉中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26号)收悉。提案提出的“建议省工信厅、科技厅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传感器企业招引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将汉中的传感器优质企业纳入陕西省传感器产业链建设发展中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两个方面的建议,高屋建瓴,既着眼全局,又立足地情,符合我省区域创新发展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加强汉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带动汉中传感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科技厅将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吸收采纳您的建议,明确支持汉中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举措,推动汉中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汉中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汉中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我省第3家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汉中科技创新工作,围绕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汉中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1年8月,支持汉中市委成立全省首家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了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政校企研协同发展、院士专家汉中行、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多渠道转化”秦创原汉中“三项模式”,深度融入秦创原总窗口,全面支持汉中秦创原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高位统筹、高效运行、高质推进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取得了很大成效。汉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达1.58%,居全省地市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94%,跃居全省第1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4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技术合同登记额13.25亿元,增长51%,其中农业技术合同5.98亿元。现有省级高新区2家,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13个,5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6个,省级双创平台17个,省级创新药物研究中心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4个院士工作站,118个专家工作站;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9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余种,大运飞机、数控机床、应变式传感器等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汉中科技创新水平监测评价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总体上看,汉中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较快发展,呈现突破性、高质量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还存在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投入不足、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少、创新人才匮乏,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存在短板和弱项,区域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支持汉中传感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具体举措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省科技厅与汉中市政府进行了多次对接协商,立足汉中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围绕支持汉中发展传感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研究提出支持措施。

(一)建立厅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

1.省科技厅与汉中市人民政府建立厅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指导汉中凝练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方向,明确支持汉中科技创新的任务举措,长效化协同推进汉中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二)支持汉中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2.支持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建设,指导其与总窗口加强交流协作,探索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共建全省创新促进中心体系。

3.支持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指导和支持汉中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地设立飞地孵化器,探索推广“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发展模式,积极承接海内外溢出的创新要素、产业资源。

4.支持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支持汉中依托中航、陕飞等链主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等特色主导产业共享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等;支持汉中围绕航空产业、装备制造、绿色食药等汉中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5.推动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加大政策宣讲和培育认定工作辅导,支持汉中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速达到30%。

6.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汉中培育发展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争取2023年登记评价科技成果5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

7.支持秦创原网络平台汉中分站点建设,扩充完善项目、平台、企业、成果、专利等数据库,打通与总平台的互联共享,深度融入秦创原“1+N”网络平台体系。

(三)支持汉中传感器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8.部署实施先行区“两链”融合专项。围绕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特别是汉中传感器产业重大技术需求,联合汉中部署实施先行区“两链”融合专项,省科技厅出资1000万元至3000万元,汉中市按不低于1:1配套,集聚厅市力量和科创资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成果就地在汉中转化应用推广,推动汉中传感器等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9.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汉中围绕传感器等重点产业布局建设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机构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10.支持参与全省传感器产业“两链”融合专项。支持汉中市中航电测、精测电器等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半导体、工业传感器等省级“两链”融合专项,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11.支持汉中高新区、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园区和企业集团加强航空零部件加工等产业的配套协作,积极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以航空产业发展带动工业传感器技术创新。

12指导汉中绿色循环发展科技投资基金运营,扶持中航、陕飞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强对关键环节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支持力度,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全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对接。

(四)支持汉中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13.指导汉中制定《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方案》,集聚资源构筑创新高地,激扬创新发展动能,确保汉中在全国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持续进位。

14.全力推进汉中高新区创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指导汉中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升创程序,争取尽快进入科技部新一批“以升促建”调研考察名单。

15.支持汉中建设一批省级高新区。指导宁强高新区瞄准特色型高新区加快发展,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在省级高新区中争先进位。

16.支持环陕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和学研小镇科创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营水平,孵化培育2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

17.支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征集汉中科技型企业人才需求,支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积极构筑创新型城市人才高地。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汉中集聚,持续支持汉中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大力发展传感器、航空装备、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培育,推动汉中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富有汉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汉中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样板。

以上是我厅对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陕西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8月23日

(联系人:许海晗,电话:029-8129467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