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02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02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156号

时间: 2023-09-05 15:4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B

签发人:姜建春

李云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在陕高校与头部企业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纳入秦创原平台的建议》(第50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指出陕西是科技资源大省,高校数量众多,而秦创原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总源头,依托总平台已经布局建设了一批校企合作的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在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平台与秦创原没有深度融合发展,对产业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您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建议。您的提案全面完整,操作性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将陕西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现状

2016年。科技厅印发《支持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工作指引》,明确校企共建研发平台是指由企业牵头,依托高校组建,充分利用高校各类创新资源,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高能级创新高地,组建的目的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高校科研潜力释放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新机制。截至目前,我省共建设校企共建研发平台4类192个,分别是:

(一)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聚焦24条产业链,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中试、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主要任务,统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采用强强联合、多元投入、对外合作、协同共建等多种形式组建,目前共组建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8个。

(二)“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按照《陕西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相关要求,推进企业与高校优势互补,促进技术成果转移和成果转化,打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组建以企业为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高校联合共建“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共组建134个(含提升改造为“四主体一联合”性质的2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

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厅结合陕西省创新驱动、双链融合需求,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投资入股,主导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模式新、体制活、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6月,已陆续批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3个。

(四)陕西省创新联合体

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任务,以市场机制为纽带,采取自发组织的方式,由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形成“核心层+紧密合作层+一般协作层”相互协作,产业链内大中小创新单元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目前已组建陕西省创新联合体达到17个。

二、运行情况

2021年3月,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下,彰显陕西特色、市场化运行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启动建设。2021年5月发布了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2023年,秦创原由“势”转“能”,在推动全域协同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科技企业科创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秦创原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龙头骨干企业深度参与,才能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创新单元融通创新,发挥秦创原“三器”作用。以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例,其中10家是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教师及其团队牵头发起的,这些机构以需求为牵引,将研发活动纳入产业创新体系,探索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市场利润的新路径,促进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两年多以来,已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27项,研发经费支出超4.09亿,申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51件,形成国家行业标准104项,累计孵化企业达到497家。其中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2家,孵化收入1.51亿;实现技术性收入超3.69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李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校企创新联合体存在主动融入秦创原建设的深度不够,以及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能力不强等问题,应该进一步探索校企联合攻关组织机制,将在陕高校与头部企业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纳入秦创原平台,而这正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下一步,科技厅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坚持一体化布局。围绕陕西省创新链,引导平台主动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努力把陕西的科教优势、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从前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间环节的成果转化、后端的培育“小而美”初创企业通盘考虑,一体化布局。

二是坚持开放共享。进一步深度融入秦创原平台,利用秦创原提供的科创服务载体、政策和服务保障等,盘活存量科技资源。加速研发成果转化,将建设校企合作作为推动科技“三项改革”的重要手段,按“四个面向”的总要求,精准实施研发活动,转化更多成果,孵化引育更多企业。

三是坚持动态化管理。对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形成日常管理报告制度。做好放管服,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第三方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价,做到有进有出、动态调整。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1日

(联系人:张岩实电 话:029-87294281)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