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77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77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147号

时间: 2023-09-05 15:4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王义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秦创原“三器”示范基地的建议》(第47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全力加快秦创原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和“三器”示范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三项改革”加速成果转移转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一总多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0%、42%、43%以上,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数量居西部前列,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保持在全国第4位,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秦创原引领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效能不断显现。

一、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格局。省科技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支持各地市以高新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建立区域差异化创新机制,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积极构建秦创原“一总多区多平台”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先后制定建设秦创原先行(示范)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引,成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各市(区)分别研究制定了打造秦创原先行(示范)区的方案。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和11个地市分中心、2个行业分中心全面运营。秦创原网络服务平台汇集数据850余万条,解决企业技术问题832个。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2044项高校成果遴选,聚合各类服务机构561家,上线科技金融产品143个,吸引入原创新主体4792家,形成了科技创新资源合理聚集、有效流通态势。

二、积极打造“三器”示范样板。坚持“贯通资源联动、打通体制联动、聚合要素联动、区域协作联动、孵化全程联动”“五个联动”的工作思路,先后支持建设沣东、碑林环大学硬科技街区、西安高新区电子谷、硬科技企业社区、咸阳创新湾等5个立体联动孵化器和咸阳智汇原、临空智港2个成果转化“加速器”,支持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空天动力研究院等培育成果转化“加速器”,围绕新型显示、氢能等布局50余个共性技术平台、“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形成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支持总窗口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与宝鸡、咸阳等6市建立“双向飞地”,15家企业及高校转化平台。碑林环大学硬科技街区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街区,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建设试点。全省新建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38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5个众创空间和1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升级为国家级。

三、充分发挥总窗口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总窗口积极发挥总统筹、总牵引、总服务、总示范功能,发布《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十大”工作举措》,与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等4个省份、7所高校建立合作联动机制,与全省10个地市、3个高校院所共建秦创原总窗口地市、校地、军地协同创新基地,省内外1875名专家学者入选总窗口科技专家库。成立了全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加强与各地市协同联动。建成西北地区首个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注册会员503家。发布全国首个丝路工业设计云,推动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数字化领域开展合作。与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签约落地丝绸之路科学院创新基地,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今年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兑现奖补资金4957万元,累计兑现7.75亿元、惠及企业1812家。各市区积极推广“西安研发、本地转化”创新模式,推动其他市区吸纳西安地区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532项、落地企业358家,逐步形成了以总窗口为示范带动,辐射引领各地、园区、企业,融通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您提出的建议意见,我们在工作中将认真吸收借鉴。省科技厅将以建好用好秦创原为牵引,围绕“三器”建设目标,加快平台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持续给予总窗口支持,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高地。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1日

(联系人:苗宏雄电话:029-87292778)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