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54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54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149号

时间: 2023-09-05 15:4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郑翔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秦创原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55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民营科技型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省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着力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收到提案后,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把提案办理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安排有关处室进行认真梳理和反复研究,认为您对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准确客观,提出的建议合理可行。通过对提案的研究梳理,对您提出的4条建议予以采纳,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加强深入推进。

一、关于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在秦创原建设总部型研发机构或技术中心的建议。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省以加快推进秦创原建设为牵引,积极构建“一总多区多平台”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全省规划建设10个先行区示范区。隆基绿能年产29GW单晶电池项目全面投产后,总投资452亿元的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再次落户西咸新区。协鑫能科移动能源资产运营总部及生产基地、盛弘电气西北总部及研发制造基地、汇川技术西部总部及研发中心、汇川技术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等签约落地秦创原总窗口。陕煤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秦川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比亚迪电子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全省现代煤化工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航天发动机、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下一步,重点围绕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重点特殊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核心+基地+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及“数理”“生化”陕西省基础科学研究院建设。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在陕布局。培育、新建、引进一批在重点领域具备领先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在陕创业奠定坚实技术创新基础。

二、关于探索政府和企业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降低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成本的建议。省科技厅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契机,高水平建设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加快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推动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两个项目列入“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推进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十四五以来先后围绕光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北斗、数字孪生城市空间信息、智能无人机系统等新兴产业领域组建各类创新平台43个、支持经费1.25亿元。每年支持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和大学科技园不少于30家,重要支持孵化服务民营企业,形成一批民营企业参与度高的创新平台。同时,省科学技术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支持有一定研发基础的省内规上企业建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力争到2025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0家、“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16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0家。出台《加快推进全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加强各级各类创新研发机构资源统筹配置与协调,到2024年底,力争20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达到16000台(套),对外开放共享率超过80%,助力中小微科技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

三、关于搭建科研院校、机构和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活动支持力度的建议。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聚合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发展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和11个地市分中心、2个行业分中心、50余个县域分中心全面运行,注册用户2.3万余个,受理服务1.8万余项次。秦创原网络平台建成企业、平台、人才、成果等十大主题数据库,汇集数据850余万条,提供各类科技服务3万余项次。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平台+公司”双重属性,探索“服务换股权”“服务换跟投权”模式,吸引入“原”双创主体2282家。培育建设一批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样板集群,打造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创服务综合体。持续深化“三项改革”,目前,53205项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12973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累计创办领办企业851家。今年省科技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15个、创新点135个,支持民营企业在多个产业链和创新点承担任务。新建续建创新驱动发展类重点项目86个、总投资1407.14亿元。实施厅市联动项目,支持每个地市发展壮大1-2个主导优势产业,每个项目支持1500万元共计1.05亿元。到2025年,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企业项目的资金占比达到重点研发计划的70%以上。工信部门开展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奖补工作,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度新增部分按照不超过5%,最高500万元奖补,从多层面促进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提高集成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四、关于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激励的建议。近两年,秦创原“三支队伍”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培训技术经理人1000余人次,全省科技经纪人数量达到近1700名。各市(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合作模式,组建“新双创”队伍2500余支。灵活引才育才机制,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新模式,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351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近四成。完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新认定近500名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和100余个创新团队。将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纳入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单独设置评审条件,302名人才凭借成果转化贡献取得职称。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在省科技奖中设立“创新驱动秦创原奖”,表彰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等机制,扩大下放项目立项权、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全力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积极优化提升人才服务机制,用好人才服务专员、“三秦优才卡”等,及时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配套需求,不断营造创新人才良好发展环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围绕进一步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秦创原高质量发展需求,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等方面,持续给予支持,不断提升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1日

(联系人:苗宏雄电话:029-87292778)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