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44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44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155号

时间: 2023-09-05 15:4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C

签发人:姜建春

李东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陕建设射电天文大科学装置的建议》(第44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建议在陕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对于陕西科研单位在参与空间时间基准、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中掌握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围绕望远镜建设,打造天文、时间特色的科教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对于支撑西安“双中心”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您的提案全面完整,针对性、操作性强,符合国家重大战略,也满足地方发展需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之重器,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建设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启了大科学装置建设科学规划、加速发展的序幕,之后每五年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更新,目前全国共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77个,建设投用33个。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规划》明确,未来20年,要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重点围绕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开展建设工作。

二、现行管理制度

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部门出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发改高技〔2014〕2545号)。《管理办法》明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由国家发改委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经费主渠道为财政资金,科技部、基金委支持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重大科学研究。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属于空间和天文科学领域,能够为宇宙大尺度结构及物理规律研究提供支撑,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确定支持布局的7个重点领域之一,陕西在相关领域科研单位众多,具备相当的科研实力,省科技厅将全力配合省发改委,积极联系沟通科技部,提出125米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预研建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西安已获批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核心内容,西安仅有在建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和拟建的先进阿秒光源、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电磁驱动聚变设施等,很大程度影响了西安“双中心”科技创新策源和科学研究支撑体系建设。按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要求,要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在铜川预研新建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满足在陕科研机构的重大需求,支撑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补充,符合国家重大战略,为我们未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省科技厅计划以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科技计划为抓手,对于可能发生革命性突破的方向予以重点支持,前瞻开展包括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在内,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探索预研工作,夯实设施建设的技术基础。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省科技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9月1日

(联系人:张岩实电 话:029-87294281)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