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72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72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3〕102号

时间: 2023-08-31 11:3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别:A

签发人:姜建春

雷西萍委员:

您提出的《加速释放创新潜能,为秦创原建设添翼赋能》的提案(第27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的建议

法治是秦创原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秦创原建设以来,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创新,强化部门协同,探索有效模式,持续提升法治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法治保障政策。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关于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推动高效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成为秦创原的核心竞争力。省检察院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出台《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意见》。省高院印发《关于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十条措施》,提升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水平。省司法厅印发《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十条措施》,为秦创原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省科技厅与省检察院、省高院等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工作会商、信息共享、协作共建等机制。省高院在总窗口设立秦创原司法保护中心,与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科技厅等13家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我国中西部首个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省科技厅联合省司法厅组织律师事务所与科技企业“一对一”结对法律服务工作。省知识产权局分别与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印发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市场监管局在总窗口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联合公安、文化等部门开展“铁拳”“双打”“昆仑”等专项行动。

三是突出重点任务落实。省检察院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检察保护中心,在西安、宝鸡等50个基层检察院设立分中心,构建覆盖全省的保护体系。省高院在总窗口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促进形成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治氛围。省司法厅设立秦创原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引进秦创原融商法律服务中心、秦创原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3家法律服务机构。省知识产权局在总窗口揭牌成立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制定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程,组建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推动我省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快修订《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发挥好秦创原司法保护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做优做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二、关于“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闭环的重要性,破除科教大省成长为科技强省的阻碍”的建议

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近年来,我省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以知识产权权属改革为重点,打通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对接的通道,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

一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在全省75所高校院所推广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从小切口入手,解除了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畅通了技术转移人才的发展通道,强化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资金支持,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高校院所53205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12973项科技成果正在实施转化,317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832家,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西北工业大学推行“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的“三个一”模式,将231项科技成果作价3.7亿元,新增39家成果转化参股公司,通过退出股权获得成果转化收益近20亿元。2022年,我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77.35亿元,同比增长53%,位居西部第一;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30.3%,在全国排名第6位;今年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04.78亿元,同比增长35.54%。

二是加快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创造。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聚焦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优化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加速产出更多面向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常态化征集企业重大技术需求,支持企业牵头组建17个创新联合体、1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3个新型研发机构和10个中试基地,部署实施6个科技重大专项和35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攻克349项关键技术,解决21项“卡脖子”难题,填补国内产业空白22项。今年1—5月,发明专利授权量和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5%,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9万件、同比增长23.4%。隆基绿能2021年以来14次刷新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比亚迪高压大功率IGBT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西安奕斯伟解决了大尺寸硅单晶制备难题,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车永济成功下线全球最大功率20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宝石机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入选国家高端装备领域名单,中科微精超快激光高端制造装备、源杰半导体25G激光器芯片、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等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校企校地协同融合创新,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出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活动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133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和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推动517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开放共享,解决企业技术需求834项,研发服务合同金额达到4.24亿元。积极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环长安大学城梦想小镇、环陕理工创新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推进校地深度合作,西安交通大学探索“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与国家电网、华为、中国移动等百家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建立38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与8市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挖掘技术需求1004项,推广科技成果1373项,促成合作项目115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持续释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潜能,持续构建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出机制,持续优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力争今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引擎。

三、关于“完善高层次英才引育留用机制,厚植秦创原人才成长沃土,打造创新创造的强支撑”的建议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近年来,我省把人才作为秦创原建设的关键环节,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机制,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孔雀西北飞”的“西引力”不断增强,三秦大地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大有可为的热土。

一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对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部署。在省科技奖中专设“创新驱动秦创原奖”,今年4月省政府首批表彰了4位创新型企业家。增设秦创原人才引进项目和产业领军人才专项,支持西安建设国家“3+N”人才集聚平台,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打造秦创原人才大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机构23家,获批西北首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出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在22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先行先试。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经费“包干制”等,不断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为创新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建设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出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工作、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相关政策,制发“三秦优才卡”2700多张,全方位做好人才保障服务工作。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设立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依托省内知名高校引才聚才平台和企业项目资源,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475名。加强引智基地、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引智服务站等引智服务平台建设,采取顾问指导、短期聘用、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技术联姻等柔性方式,吸引120余名院士和1500余名海内外顶尖人才参与我省重大科研项目。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调剂6000个编制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行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联办”,在西咸新区自贸区范围试点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许可,为来陕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外籍人才提供便利。

三是完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实施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深入开展创新人才攀登行动,构建领衔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科技新星的科技人才雁阵格局,新培养认定652名科技人才和199支科技创新团队。将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纳入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单独设置评审条件,417人取得技术转移转化专业职称资格。出台技术经理人认定工作指引,加大科技经纪人(技术经理人)培训力度,组建800余名高校科技经纪人队伍,秦创原“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个,同比增长628.42%。建立西北地区首只人才投资基金—西安市人才发展基金,完成首批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221万元,支持产业规模14亿元。

下一步,我省将更好发挥秦创原人才制度改革试验田作用,持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全要素统筹力度,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和发展优势,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重要支撑。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张新楼电话:029-87294932)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