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759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759号提案的答复函

陕科函〔2022〕289号

时间: 2022-09-28 14:1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类 别: A

签发人:孙 科

李宏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联合体与实验室资源联动互促 激发我省协同创新强大势能的建议》(第75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科学高效编制我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是我省年度科学技术研发创新的方向和指引,也将直接影响着未来3-5年内我省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导向。建议我省在编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来自基层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意见,将企业面临的急需满足市场化需求的技术创新项目纳入指南内容,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吸纳优质资源参与课题研发,提升指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议,一是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共涉及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能力支撑计划等4类计划、14类子计划,各业务处室采取网络公开征集、座谈调研、专家论证等形式,广泛征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其他社会组织等的科研需求。共形成重点产业创新链17个(其中工业6个、农业4个、社会发展7个),167个创新点,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12个创新链,91个创新点。二是为切实解决制约陕西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指引》(陕科办发〔2021〕23号)有关规定,省科技厅在“两链”融合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机床、高端集成电路和先进半导体器件、光子集成与光子制造、医工交叉、融合增材制造等重点领域中,发布四批次共31项揭榜挂帅课题。三是围绕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发布《关于征集“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需求的通知》,省科技厅常年面向我省重点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骨干企业、院所、高校征集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需求,有需求的企业可按需申报。

二、关于您提出的“加快对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布局,强化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联动互促效应。目前我省创新联合体研究攻关课题以解决我省23条产业链发展关键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已经组建了高档数控机床、光子产业等四个创新联合体。建议加快对我省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布局步伐,在研发方向上应切实加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导地位,再紧密结合研究制约我省科技发展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以及满足企业实际市场需求的技术难关,如压缩空气储能技术、CCSU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等解决碳中和问题的核心关键技术。应持续加强创新联合体建设与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创新平台的资源联动互促效应,争取在每个创新联合体中成功创建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创新联合体之间的研发资金分配上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倾斜,鼓励创投基金支持创新联合体(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的建议,2021年省科技厅在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子产业、高档数控机床、作物育种等领域组建9个创新联合体。2022年,计划在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口和未来产业,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以“两链”融合重点专项为主要任务,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组建10个左右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紧盯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新一批基础设施培育建设,2021年启动首个陕西实验室(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建设,新建省重点实验室23个(总数达到197个)。西北有色院MCZ超导磁体实现批量生产,彻底打破“卡脖子”局面。科控集团(西微所)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国家重点型号多款产品配套任务。国能锦界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装置顺利试运行,已捕集生产工业级液态二氧化碳6000多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五轴增减材复合制造加工中心实现批量化生产;秦川集团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项目缓解了国内机器人减速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新款YK3126智能滚齿机床提高了20%的加工效率;“追光计划”完成了全球唯一基于硅基改性材料的光子集成平台开发;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碳化硅MOSFET器件中试平台成功搭建,650V-3300V碳化硅器件等多款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22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分别试点建设力学、液体物理、农业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表界面化学、地球科学等首批6个陕西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三、关于您提出的“持续扩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辐射带动效应 。2021年,我省成立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致力于将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布的政策包来看,仅对将公司设立在秦创原总窗口范围内的公司给予资金上的实施政策支持,建议持续扩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总窗口区域外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企业及项目、特别是总窗口外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统一纳入政策支持范畴内,对处于中试环节阶段有一定技术突破的项目给予前期资金支持,以激发我省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的建议一是安排部署进一步融入秦创原建设对接活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融入秦创原建设对接活动的通知》,全厅组成11个小组赴12个市(区)、25个高新区、21所高校、16家院所、47家企业开展集中对接,抓好任务落实。目前11个小组已全部完成对接调研,3个小组已提交调研报告。积极对接各市各部门合力推进工作。2022年6月,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举行关于服务保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陕西省检察院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揭牌仪式。二是加快建设完善秦创原网络平台,发布《关于加快秦创原网络平台建设构建“1+N”网络平台体系的通知》,对各地市秦创原网络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各地市与省平台基本实现了互联(宝鸡市预计8月实现互联)。三是积极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样板,按照5月5日国中书记调研秦创原座谈会精神,强调要打造改革平台、开放平台、创新平台,催生更多科创项目和科创企业落地生根。为充分发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贯通资源联动、打通体制联动、聚合要素联动、区域协作联动、孵化全程联动的创新驱动生态系统。商洛、榆林等6个地市、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盘龙药业等上市企业率先在沣东启动建设飞地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研发中心和综合孵化器等,实现空间、政策、服务、产业、金融等共建共享。四是完成省中试基地实施方案制定,聚焦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和产业化,依托链主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022年5月,制定印发《加快中试基地建设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施方案》(陕科发〔2022〕17号),计划每年建设布局5-10家中试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陕西省中试基地30家,基本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形成各具特色、行业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网络体系。五是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重大科技项目,组建一批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承接项目研发,为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文化遗产保护创新联合体认定工作。

以上是我厅对您提出的相关建议的回复,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对我省科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9月25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陶鹏飞电话:029-81773390)

关注秦科技了解更多科技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